【纪要】第27期经典研读会

时间:2019-01-08

研读作品: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著《阁楼上的疯女人》

导读人:雷唯佳(英美文论方向17级硕士生)、冉西楚(英美文论方向17级硕士生)

主持人:赵嘉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方向18级博士生)

时间:2018年12月18日下午1:30至5:00

地点:西院北外国际大厦1143会议室

纪要人:李佳静(英美文论方向17级硕士生)


本次研读会讨论了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两位导读人首先介绍了十九世纪女性的生活状态。在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男性,上层阶级女性必须依附男性家人生活,而下层女性只可从事女仆、家庭教师、护士等工作,收入低微,朝不保夕;在父权制文化传统中,男性是权威,女性被视为是低人一等的“第二性”,没有话语权;由于女性长期被“禁闭”在由男性对她们和她们潜能的界定之中,女作家们对写作的内容甚至自身的写作能力抱有怀疑。冉西楚同学以《黄色墙纸》中的女主人公为例,形象地阐释了十九世纪女性作家的身份焦虑问题。


27E05


在女性创作空间受到来自社会各种形式的压抑的情况下,女性似乎很难找到具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学路径,然而《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的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通过重读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将十九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发现这些女作家的作品在主题与书写策略方面具有惊人一致性,她们从一种特别的女性视角描写女性经验,以一种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创造潜藏的意义。

女作家大多采用“暗度陈仓”的计策,塑造符合父权社会想象的“天使”般的女主人公形象———内向、温顺、谦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与此对立的疯癫形象———性格暴躁、疯狂而又强悍,这些疯女人形象是那些安分守纪的天使女主角的替身。她们利用这一套对立模式来隐曲地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文学标准。《简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家勃朗特通过把她的愤怒投射到疯癫的伯莎身上,为她自己和女主角简·爱创造出替身,从而通过隐喻的方式对父权制文化加以修正。

在充分肯定这部作品积极的时代意义的同时,大家也探讨了这本书的局限,有同学指出吉尔伯特和古芭在论述其论点时有意强调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二元对立,而忽视了所处时代、社会环境、所属阶级和当时主流宗教等其他维度,例如《简爱》无视了罗切斯特的疯妻的殖民地女性的苦难,而《藻海无边》则把白人女性的主体性建立在那些被剥夺了话语权的第三世界女性的非人化基础之上。实际上,女性主义的议题一直都与阶级、种族等问题深刻地交织在一起。最后,大家还结合当代背景,就二孩时代职业女性的生存现状、男性陪产假、He For She、性少数派、洞穴的隐喻、神话和宗教中的女性形象等多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