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论文名称  | 
   发表期刊  | 
   发表时间  | 
  
  
   胡文仲  | 
   我国外语教育的瑰宝——评介《用精神行走的人:记老一代北外外语教师的教育人生》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3年9月  | 
  
  
   胡文仲  |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 
   外语界  | 
   2013年12月  | 
  
  
   黄晓晨  | 
   《追忆我的父亲》中对记忆媒介和感知的反思  | 
   《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  | 
   2013年3月  | 
  
  
   黄晓晨  | 
   《施林克〈朗读者〉中的言说和沉默》  | 
   《德语文学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价值观》  | 
   2013年3月  | 
  
  
   汪剑钊  | 
   以词语的诗性直面虚无  | 
   绿度母  | 
   2013年6月  | 
  
  
   汪剑钊  | 
   О поэзии и региональности  | 
   Введение в геопоэтику  | 
   2013年1月  | 
  
  
   汪剑钊  | 
   有的词句是需要裁减的  | 
   江南  | 
   2013年2月  | 
  
  
   汪剑钊  | 
   浸染“政治感伤性”病症的“春天”  | 
   江南  | 
   2013年4月  | 
  
  
   汪剑钊  | 
   心在悄悄地战栗  | 
   诗刊  | 
   2013年4月  | 
  
  
   汪剑钊  | 
   诗歌“麦当劳”  | 
   江南  | 
   2013年10月  | 
  
  
   汪剑钊  | 
   我是老师,但我感觉不好  | 
   江南  | 
   2013年12月  | 
  
  
   汪民安  | 
   孤独和衰败  | 
   孙逊  | 
   2013年9月  | 
  
  
   汪民安  | 
   物的纷争与时代的纷争  | 
   尚扬:吴门楚语  | 
   2013年10月  | 
  
  
   汪民安  | 
   抚摸与观看  | 
   艺术世界  | 
   2013年3月  | 
  
  
   汪民安  | 
   历史的铭章  | 
   画界  | 
   2013年7月  | 
  
  
   汪民安  | 
   草和线:强壮和混沌  | 
   绿现代隐喻  | 
   2013年10月  | 
  
  
   汪民安  | 
   电脑:机器的进化  | 
   文艺研究  | 
   2013年6月  | 
  
  
   汪民安  | 
   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3年12月  | 
  
  
   王炳钧  | 
   作为人的猴子  | 
   外国文学  | 
   2013年1月  | 
  
  
   王炳钧  | 
   威廉•豪夫的《作为人的猴子》中的空间秩序逻辑  | 
   外国文学  | 
   2013年1月  | 
  
  
   王炎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读书  | 
   2013年3月  | 
  
  
   王炎  | 
   电视化的城市灾难  | 
   读书  | 
   2013年10月  | 
  
  
   西勒博尔曼(外),王炎  | 
   关于“第三帝国电影业”访谈录(下)  | 
   读书  | 
   2013年1月  | 
  
  
   戴锦华(外),王炎  | 
   昨日之岛:电影/学术与我  | 
   文景  | 
   2013年2月  | 
  
  
   戴锦华(外),王炎  | 
   “反恐时代”与“好莱坞出品”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  | 
  
  
   戴锦华(外),王炎  | 
   重新叩访被遮蔽的历史——国际恐怖主义影片之喻(下)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  | 
  
  
   戴锦华(外),王炎  | 
   美国政治的“双城记”–由政治影片透视美国政治文化走向(上)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4月  | 
  
  
   戴锦华(外),王炎  | 
   新规则与新媒体——由政治影片透视美国政治文化走向(下)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4月  | 
  
  
   赵国新  | 
   考德威尔  | 
   外国文学  | 
   2013年1月  | 
  
  
   赵国新  | 
   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先声  | 
   学海  | 
   2013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