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0-05-14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编辑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重庆大学出版社协办的“媒介转换中的文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17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近40家单位的8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大会讨论的论文或摘要共计65篇,编入会议手册61篇。

5月15日上午,《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博士主持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仪式。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分别致辞,热烈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并预祝圆满成功。

开幕式之后,在《外国文学》编辑部副主编马海良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炳钧教授、北京大学郝田虎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王晓群教授和西南大学刘立辉教授先后作了大会主题发言。王炳钧教授作了题为《媒介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发言,通过深入梳理重要媒介的转化历史,探讨了新旧媒介转换所引起的感知和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及对文学及文学阐释所带来的必然影响。郝田虎博士的题目是《手稿媒介与英国文学研究》,认为手稿媒介和手稿研究对于英国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晓群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新媒体技术语境下的美国电视剧创作与批评》,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电视剧创作的关系,探讨了美国当下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动向。刘立辉教授做了题为《英国十七世纪诗歌的巴罗克视觉化特征》的主题发言,指出十七世纪英国诗歌有强烈的视觉意识,在色彩修饰、空间修饰等方面表现出一些较为鲜明的巴罗克视觉特征。

会议的分议题为“媒介理论与文学研究”,“媒介转换中的文学与身体、感知、交往”,“文字与图像、影视、网络”和“媒介与‘再现’、建构”等。与会代表分为6个讨论小组,并分别于5月15日下午和16日上午,就上述议题展开了自由而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5月16日下午,大会进行了小组总结发言和自由讨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炳钧教授主持。随后,大会还进行了全体与会代表自由讨论的互动环节。尤其是怎么看待与界定“媒介”以及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精彩讨论。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