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9日至12日,我所《外国文学》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外语系联合举办“20世纪外国文学与批评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上海财经大学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3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人。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洪新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一凡研究员、汪民安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炳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陈世丹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王晓群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中载教授作总结发言。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比较文学与翻译理论”两大专题进行回顾与反思,提出:现代社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变成了巨大的牢笼,人的不断异化引发了巨大的矛盾,现代主义带来了小说观念、作品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风格的根本改变,但它并未触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整体性、封闭性、单一性,而后现代小说以其新的形式和技巧恢复了“枯竭文学”的活力;在俄国,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链式交替,而是一种共存,当代美国文学也有两条平行发展的路线,一方面反现实主义的文学表达依然活跃,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回归的明显迹象;当下欧美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放弃最高价值,开放学术试验,多方探索真理生成与瓦解的各式条件。代表们还就叙事学、新历史主义、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基督教文化以及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报》4月21日第3版动态与信息栏发表文章《西方文论,终止于大师身后?——20世纪外国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对此次会议情况作了专题报道;5月26日,《文艺报》国际文化版也刊登相关报道,题目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才能得出公允的结论——上海召开20世纪外国文学与批评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