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学与风景”全国学术研讨会纪要

时间:2016-05-12

2016年4月22日至24日,“文学与风景”2016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厦门大学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承办,参会人数达200余人。

23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于南光三112报告厅召开。厦门大学副校长詹心丽、《外国文学》主编金莉、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张龙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外国文学》副主编马海良、外文学院杨仁敬教授等专家学者。开幕式由《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主持。

詹心丽副校长首先致欢迎词。她代表学校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厦门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她表示,此次会议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召开是对我院的支持和信任,是对外文学院建设发展的肯定。一方面促进文学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加强。

金莉教授提出,本次会议以“文学和风景”为主题,而人的生活和风景密不可分,风景是文学灵感的重要来源,也丰富了文学文本的阐述,因此举办这次文学会议对外国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张龙海院长致欢迎词。他介绍了外文学院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与科研成果。他表示,召开此次会议不仅有助于学术交流,对推动学科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后进入大会主题发言环节,由四川大学王晓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程巍研究员以康德美学为出发点,建构了“英格兰性”,深究了英国乡村的美学价值。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以画导入,分别阐述了19世纪英国伟大风景画家康斯坦布尔、透纳和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作品中展示出的人与自然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翁冰莹老师以“占领时期三部曲为例”,探讨莫迪亚诺文学创作中的“记忆场所”。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炳钧教授讲述了等级制的宇宙观向现代自然观转变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感知风景几种模式的转换。

23日下午、24日上午,研讨会进行分组发言讨论。此次研讨时间充足、讨论充分,每人发言20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研讨分五个主题:文学史中的风景、风景的审美模式、风景与自然观、风景的文化建构、风景政治。24日下午,大会各组组长进行总结,与会代表集中讨论。

研讨会于24日下午圆满闭幕。马海良副主编、张龙海院长分别做大会总结发言,会务组林斌教授通告大会会务、财务情况。此次研讨会亮点颇多,参会人数众多,规模较以往更大,研讨时间充足,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对进一步带动外国文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非同一般的长远意义。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