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期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暨第九期王佐良讲坛纪要

时间:2017-11-22

2017年11月11日上午,由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北外文学所与德语系合办的“第九期王佐良讲坛暨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第100期”在在我校西院国际大厦1053室举行。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知名教授汉斯·菲格(Hans Feger)带来了一场题为“伊克西翁之轮——叔本华的艺术哲学问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文学所所长王炳钧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所、德语系等单位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以叔本华的艺术哲学理论为主题,深入地阐释了其作为一种艺术构想的矛盾性。菲格教授指出,在西方哲学中,叔本华是第一位提出反智性理论的哲学家,他将非理性的“世界意志”(Weltwille)视为形而上学的中心,由此不仅封锁了西方传统中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哲学行为,同时也开拓了不以理性为核心的哲学可能。其艺术哲学观点的提出建立在其生命哲学的基础之上:生命受到本能需求的驱动而产生意志,意志源于生命的痛苦也试图驱逐痛苦,艺术则是人对于生活通过幻想而实施的一种逃避或抵抗。

紧接着,菲格教授强调,在叔本华的哲学框架中,一切事物都具有悲观主义的色彩。艺术作为一种想象的投射,也表现为一种静思式、或冥想式的“理解”行为。与柏拉图主义式的艺术观点相反,叔本华哲学中的“艺术”并非从“理念”出发,而是一种远离主体经验的、纯粹的直觉性的认知,是一种对于表象世界的反映(Abbild),也是意志的一种具象化(Objektivation)。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取决于存在本身的形式。其艺术哲学理论的矛盾性即在于:它一方面提出了德国哲学中独具特色的静思式的艺术理解,另一方面也无法脱离存在本身的局限,叔本华的艺术哲学甚至建立了西方哲学向存在主义转向的桥梁。

讲座最后,参加论坛的师生就相关问题与菲格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