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暴力理论与德语文学研究模型”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0-07-18

2010年9月26日-2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暴力理论与德语文学研究模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两天,会议报告按主题分为五个部分。在主持人、报告人和听众的互动交流中,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讨论中,会议紧凑、有序地进行。

26日上午,在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炳钧教授为会议做了简短的开幕辞后,会议进入第一部分,由川外冯亚琳教授主持,这部分的主题发言人均为外国来宾,以柏林洪堡大学著名的维尔纳•洛克教授和卡尔斯鲁厄-基尔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多伊普曼博士为代表,他们的报告着重探讨了语言、思想暴力与身体、行为暴力之间的关系,文学与边界、界限的问题,以及暴力和恐怖如何通过戏剧情节和戏剧手段得到表现。第二部分由川外李大雪教授主持,外文所汪民安教授的报告探究了暴力、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北京理工大学的刘文杰副教授以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和浪漫派童话《金发埃克贝特》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暴力及其发生作用的机制、彼此的关系等。其他老师的报告也探讨了暴力发生的机制。第三组讨论由外文所黄晓晨老师主持。李大雪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克莱斯特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中的暴力与反暴力,他分析了作品中不同层面的暴力及其交错关系,而川外的研究生蔡玉文论述了霍夫曼斯塔尔作于1899年的《骑士故事》中的暴力机制,对其中不同层面的暴力进行了分析。

27日上午的第四组讨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贺克老师主持,这部分的发言人均为研究生和博士生,如外文所刘晓讨论了卡夫卡作品《在流放地》中的文化暴力和暴力性的文化进程问题,川外的研究生怀浩论述了暴力的魅力,并且探讨了暴力产生吸引力的原因,川外研究生马嫽则分析了卡夫卡作品《失踪者》中的暴力与权力等。下午的最后一部分由洛克教授主持,代表性的报告有冯亚琳教授的《论暴力如何产生及如何避免暴力——君特•格拉斯叙事作品中的暴力主题》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何宁老师的《卡琳•杜维作品中的暴力描写》。会议末尾,王炳钧教授对全天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会者也最后进行了讨论,会议圆满结束。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