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编辑部与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多丽丝·莱辛研究与教学——多丽丝·莱辛百年诞辰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厦举行。怀着对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海峡两岸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生汇聚一堂,从多重角度围绕着“多丽丝·莱辛的研究和教学”主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
在2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教授和国际多丽丝·莱辛学会秘书长、台湾中山大学陈艳姜副教授分别致辞。金莉教授回顾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介绍了举办本次大会的初衷、概况,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陈艳姜副教授介绍了国际多丽丝·莱辛学会的概况和学术贡献,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于多丽丝·莱辛研究的重要意义,也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姜红研究员主持。
随后,在金莉教授的主持下,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黄梅研究员、台湾中山大学陈艳姜副教授、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刘雪岚副研究员、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王瀚陞副教授、姜红研究员依次作了大会主旨发言。黄梅介绍了作为文化现象的“作者莱辛”,略谈了自己与莱辛作品的“缘分”,并且简介了小说《第三、四、五区域的联姻》,辨析其中的殖民变调曲,还说明了自己的“(作者)莱辛猜想”;陈艳姜首先介绍了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和多丽丝·莱辛的生命历程,接着从个体经验、作者的创造性、公共知识分子等方面就“莱辛小说中的战争”这一主题发表了独到的分析和思考;刘雪岚以《木施朗加老酋长》为例分析了莱辛“非洲书写”的底色与特色,从而窥见作家这一地域书写的本土性、异域性及反思性,并分享了在作家去世前自己忐忑又难忘的拜会经历;王瀚陞以“老年的价值”为主标题,融合劳伦·贝兰特等学者的情感理论,细致分析了《好邻居的日记》,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与情感政治问题;姜红结合自己的研究生课程实践,说明《金色笔记》是一部经得起深入挖掘的“百科全书”,在外国文学研究生教学中适当增设以类似作品为唯一读本的学期课程,有助于培育学术问题意识和批评精神。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分组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共分成四组,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郭棲庆教授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夏琼副教授、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胡勤教授和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余曼筠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英文系陈姝波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肖庆华副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苏忱副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卢婧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海峡两岸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分别围绕非洲、后殖民主义、空间、记忆、女性和女性主义、老龄和儿童、比较研究、疾病叙事等主题对莱辛的研究和教学议题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研讨。
会议闭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姜红研究员主持。本次会议为纪念多丽丝·莱辛百年诞辰召开,会议主题鲜明,讨论集中,为海峡两岸从事多丽丝·莱辛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在闭幕式上,姜红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感谢和对未来莱辛研究的希望。大会在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