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2022年暑期讲习班“如何进入文学世界”纪要

时间:2022-09-13

8月18日—8月20日,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举办了以“如何进入文学世界”为题的2022年暑期讲习班,研究所全体教师以及特约嘉宾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李鸥副教授和来自全国61所高校的100名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学员参加了讲习班。讲习班包括12个专题讲座和3个分小组讨论。

(讲习班参与人员合照节选)

在讲习班开幕式上,所长姜红教授重申去年暑期举办“如何进入文学世界”讲习班的初衷,介绍了本届讲习班的目的和组织形式。她感谢全国高校有志于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专业方向的学子们踊跃报名,感谢同行教师和学者的关注与支持。她解释说,由于报名人数众多,大大超出讲习班有限的容量,而出于学科普及的动机,讲习班在挑选学员时采用了综合考量的标准,致使不少优秀的申请者未能如愿被录取,希望讲座直播可以弥补这一遗憾:无论在讲习班会议室还是直播间里听讲互动,都是“有缘人的千里相会”。

王炎教授的讲座《网络视听时代的文学研究》开启了暑期班课程。王炎教授梳理了印刷媒介与数字媒介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印刷媒介取得今天的地位是经典化的结果;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到来,文学作品所使用的媒介也更加多样。王炎教授指出应当重视不同媒介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如果坚持文学与非文学的两分法会丧失数字网络技术这一与当代生活联系紧密的书写方式。王炳钧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德语文学研究导论》。王炳钧教授认为,文学文本最初是口头故事被文字辑录的结果,而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文字化的进程,挑战了之前的知识秩序。文学是一个被建构的概念,文学史是编纂的结果,在文学研究中要注重文本本身。王炳钧教授还回答了学员有关文本解读与历史语境的问题。姜红教授讲座题为“莉丽的画作——读《到灯塔去》”,从小说为何结束于莉丽的画作以及相关问题出发,梳理了小说中涉及绘画的细节,指出绘画贯穿小说始终,莉丽的绘画平行于拉姆齐夫人的婚姻生活,如果说莉丽是绘画艺术家,拉姆齐夫人便是生活艺术家。姜老师还结合布卢姆斯伯里团体、印象派绘画观念和后印象派绘画特点,说明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与印象派绘画之间的契合。李鸥教授讲座题为“Reading Keats’s ‘La Belle Dame sans Merci’”。李鸥教授首先介绍了济慈的生平和主要思想,接着从文本的不稳定性、情节的不确定性、“femme fatale”形象的模糊性、叙事层和谣曲的传统以及济慈对这一传统的改写等方面对这首诗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汪剑钊教授的讲座题为“普希金和他的朋友圈”。汪剑钊教授首先介绍了题目的来由及其相关文献,随后分析了普希金和他的诗人朋友们所写的数首经典诗歌,强调这些作品能体现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并指出普希金重视友谊,他与朋友会互相在诗作中砥砺切磋,乃至于参与对国家时事的讨论,启示现代人应具备一种对美的敏感,保有对美的向往。车琳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安德烈·马尔罗《西方的诱惑》中的危机与启示”。车琳教授首先介绍了“西方的诱惑”这一名词的由来,引入一战后法国出现的东西方之争,阐述两种交织的中国形象,探讨东西方学者如何回答走出文明危机这一话题,最后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学习相互包容的过程,无论在文明自身还是文明之间,都应以对话超越对立,以团结化解分裂,避免危机的循环发生。于雷教授讲座题为“从“埋头读”到“抬头读”:以《山家奇遇》为例”,对马克·吐温的《山家奇遇》中的催眠骗局及其隐喻意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并且结合19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指出淘金梦的麻痹性、欺骗性和荒诞性。陈榕教授的发言题为“‘房子在耳语’:解读D. H.劳伦斯的《木马赢家》”,向同学们展示如何从文本细读切入,进行层层递进的研究和分析。在梳理劳伦斯《木马赢家》的文体与文类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劳伦斯的文学关注以及作品中潜藏的时代批判进行了综合梳理。李明明教授以“来自‘后布莱希特剧场’的几点启示”为题讲授了汉斯-蒂斯·雷曼有关后布莱希特剧场的研究。李明明教授引入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叙事剧”概念,将其与传统亚里士多德的戏剧剧场的戏剧形式进行比较。她从“对话到话语的转变”和“文本向剧场敞开自身”两个方面对雷曼的后布莱希特戏剧研究展开说明,并指出了后布莱希特戏剧对我们当下的戏剧研究的重要启示。孙纯博士发言的内容为“Incipit Tragoedia:尼采的哲学-悲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如何开场?”他从尼采的生平和思想史传承入手,之后从文体、情节、起源、意义、阅读等层面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进行细致的讲解,指出尼采的著作塑造了当代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思考。郭峰博士的发言题目为“‘有狼当道’:《中山狼传》新解”。讲座首先介绍了《中山狼传》的接受和批评史,聚焦清贾棠为刊订本《东田集》作的序,并比较了两版《中》的首句细节,质疑了20世纪以来普遍对《中》进行道德评价而忽视其文本细节的现象。讲座就赵简子、中山狼和东郭先生的三角关系重新对文本进行了解读。车致新博士的讲座题目为“‘小径分叉的花园’可以遍历吗?:游戏叙事学漫谈”。车致新博士以“关于小说的三个隐喻”,结合交互游戏“伊迪芬奇的秘密”,阐释了游戏叙事/机制的本体论冲突,随后结合王洪喆的文章提出并阐明关键词“媒介考古”,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三种常见的游戏叙事设计:嵌入式叙事、模块化叙事和涌现性叙事。

20日晚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为英语文学、比较文学以及德语文学三组进行讨论。同学们针对如何研读文学本文、如何进行文学研究、如何看待理论与文本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提问,老师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和同学们展开讨论和对话。

在闭幕式上,姜老师对讲习班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向筹办和参与讲习班保障工作的老师和同学志愿者表达由衷的感谢。老师们分享了讲习班活动感言,殷切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意识地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同时保持爱文学的初心。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