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第十届研究生论坛暨第五届“卓越杯”学术论文分享会在国内大厦3号楼508会议室顺利举行。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炳钧、姜红、李铁、车琳、陈榕、刘文瑾、李明明、牟芳芳、郭峰、车致新、余彬星、张彤老师出席论坛,所内在读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了论文的分享与探讨。
姜红老师以亲切温暖的致辞为论坛拉开序幕。在致辞中,姜老师回顾了外文所研究生论坛和卓越杯学术活动的发展历程与学术传统,并代表研究所向积极参与本次论坛的全体同学、辛勤付出的会务组工作人员以及专业严谨的评委老师们致谢,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姜红老师致开幕词)
论坛上午场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交流,共有4位2025届硕博毕业生做主题报告,分享了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及撰写过程中的困惑和心得,即将开展论文写作的同学们从中获益良多。李青如以《是谁杀死了贝亚特丽齐:作为一则历史寓言的〈拉普西尼之女〉》的修改过程为例,分享了自己“紧扣文本、大胆散发、小心求证”的写作心得。论文从历史寓言的维度探寻《拉普西尼之女》与但丁《神曲》及文艺复兴时期帕多瓦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了小说对作家历史观、人性观和写作追求的折射。朱颖的《科马克·麦卡锡〈穿越〉中的偶然性研究》从情节内容、叙事特征、句法特征、文体结构等方面指出了偶然性表征的复杂维度,并指出写作中要平衡好共情与批评的关系,对文本的复杂性保持真诚,也要注意写法的重要性。郭梦蝶的《洛夫克拉夫特的档案意识研究》指出,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作为恐怖元素之一的手稿、古籍等传统媒介与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之间存在矛盾,从档案的书写、收藏和存储三方面探寻了洛夫克拉夫特的档案意识及书写缘由。汤笑然的《俄国立体未来主义的时间性问题研究》以立体未来主义的三位核心代表人物的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20世纪初俄国立体未来主义应对现代性时间危机的三种范式:机械时间观、宇宙时间观与情感时间观,既解构了启蒙线性时间观,又重构了技术、宇宙与主体三重时间维度。

(李铁老师为毕业生颁发宣读证明)
下午举办“卓越杯”论文竞赛中获奖论文报告与交流活动,10名同学的论文分别涉及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跨媒介研究等领域。
在上半场,黄可思从童话改写与女性叙事两个维度探讨阿特伍德的《蓝胡子的蛋》中女性主义作家改写实践所遇到的困境,以《蓝胡子》的改编传统为背景,发掘《蓝胡子》文本内部两个母题所蕴含的女性叙事困境,进而思考女性主义作家如何将经典童话置于现代语境,提出新的问题。徐楠透过莫顿的黑暗生态学理论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末日图景,涉及议题包括:生态伦理困境与共存政治,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暴力,解构救赎幻想,共存伦理,重构后人类世的生存诗学等。詹彦怡选择了对波兰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剧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分析,对剧场空间内残障身体的表演形式与效果进行讨论,该报告思考了残障身体所带来的感官开拓与“健全”反思、消弭语言边界的可能性以及波兰残障剧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戏剧生态中的位置等议题。陈凯欣的报告聚焦简·里斯的小说《藻海无边》中的服饰书写,分析其中蕴含的种族、阶级、性别等权力变动,将服饰作为媒介,探讨小说中三位女性角色隐藏在服饰背后的对种族背景、阶级困境、以及身份危机的反思与反抗。张梓桐带领大家走近德国作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分别分析贵族社会与市民社会中爱情与婚姻的不同特点,探讨“爱情”一词在或私人或公共等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涵,试图为现代的爱情谜团提供启示。
在下半场,李萱源结合麦卡勒斯批评传统,发掘了其小说中的嗅觉话语书写,从气味与权力的勾连,谈到南方意识形态与嗅觉身份政治的建构;从气味的越界潜力,谈到作者对南方故乡的土地情怀,揭示了气味与空间的动态关系。石荣对比分析了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伊特鲁利亚人之地随笔》游记之间的诸多呼应,并通过“触摸”这一两部作品共通的关键词分析劳伦斯建立人与人亲密无间的有机社会的思路。郭晓睿讨论了布鲁克顿·布朗小说中迥异的荒野面貌,认为这并非仅仅是作家推陈出新的讨巧策略。在人物的距离性观看和质地化感知中,荒野失去了被客观再现的可能,揭示了将其改造为田园的乌托邦性。王晓阳挖掘了威廉·葛德文文本中的暴力与同情机制,透视了主人公在情感和认识论上的成长,认为葛德文挑战了以想象力等心智能力为核心的人性论,将人性的成长定位在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中。季浩旸通过法国新浪潮导演侯麦对电影与小说两种媒介的思考出发,基于《六个道德故事》系列电影,从“文本-影像断裂”和“纯粹-不纯艺术断裂”两方面思考了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认为跨媒介研究应通过思考他者以反观并超越自身界限。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论坛暨“卓越杯”论文竞赛是外国文学研究所人才培养和学术训练的重要环节,得到所党政联席会和学术委员会的高度重视。所长姜红老师任负责人,陈榕老师任组织委员会牵头人,车琳老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成立了以王晓阳、王嘉昱、陈凯欣、贺雅惠同学为牵头人的学生会务筹备组,全所学生自主组织和主持论坛各环节的活动,全所教师进行初选和复评两个阶段的论文评审工作。在论文报告和交流环节,各位参与论坛的教师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现场细致点评,从选题、研究方法和结构形式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肯定和提出改进意见,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
本次“卓越杯”论文竞赛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王晓阳、詹彦怡(并列第一);
二等奖:张梓桐、石荣、季浩旸、徐楠;
三等奖:陈凯欣、郭晓睿、黄可思、李萱源、宋佳音(排名不分先后)。

(颁奖环节)

(参会师生合影)
撰稿:郭晓睿、王雨桐
审核:陈榕、车琳、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