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5年《外国文学》目录

时间:2016-03-02

外国文学2011年第1

小说

周怡,. 自我的呈现与超越——评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脸》

(加)艾丽丝·门罗,周怡,.

庞好农,. 21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叙事发展的新动向——评帕克斯《奔向母亲的墓地》

(美)苏珊-诺莉·帕克斯,庞好农,. 奔向母亲的墓地(选译)

诗歌

桑翠林,. 祖科夫斯基:“气态”时代诗歌语言的物质性

路易·祖科夫斯基,桑翠林,. 诗二首

评论

武继平,. 日本和歌的节奏

聂友军,. 张伯伦的《古事记》研究

刘晓晖,. 狄金森与透视主义真理观

阮敏桑,. “神圣之伤”:论狄金森诗歌中“死亡”的认知意义

鲍忠明,辛彩娜,. 镜与灯:《押沙龙,押沙龙!》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葛纪红,. 《押沙龙,押沙龙!》中人物话语的叙事艺术

张瑞华,. 约翰·温斯罗普的意义——从海丝特为温斯罗普总督守灵说起

理论

(美)乔纳森·卡勒,周慧,. 理论在当下的痕迹

王炎,. 理论话语与美国学界

张新军,. 虚构离现实有多远——文类理论新视角

张剑,. 西方文论关键词 他者

梁工,. 西方文论关键词 神话

文化研究

于雷,. 马克·吐温要把中国人赶出美国吗?——关于《我也是义和团》中的一处“悬案”

姜小卫,. 绿色易卜生:“人民公敌”的社会良知与责任

书评

刘江,. 融合、修正与超越——《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评介

美术

张荣生,. 克里姆特的风景画

 

 

外国文学2011年第2

小说

徐蕾,. 肉身的肌质——拜厄特小说中女性身体的艺术想象

(美)A.S.拜厄特,徐蕾,. 身体艺术

诗歌

周平,. 论克莱恩诗集《黑色骑士》的自然主义悲情

(美)斯蒂芬·克莱恩,周平,. 诗二十六首

评论

章燕,. “我孤独地漫游”和“水仙”——华兹华斯诗歌两种题目的考证与比较

李玲,. 悲哀·聪慧·快乐——论华兹华斯《毁塌的茅舍》中的地方与悲情

林芸,. 叶芝中晚期诗歌中的身体转向

彭发胜,. 艾略特与克尔恺郭尔的人生三阶段论

陈礼珍,. 建构女性乌托邦的困境:《克兰福德镇》故事与话语的断裂

车琳,. 从文本回归抒情——法国当代诗歌评述

孙胜忠,. 分裂的人格与虚妄的梦——论觉醒型女性成长小说《觉醒》

评论

刘胤逵,. 疆界的消失:俄罗斯未来主义与艺术的“去分化”

董琦琦,. 浪漫主义的现代性反思

梅丽,. 西方文论关键词 女性主义类型小说

胡怡君,. 西方文论关键词 文学达尔文主义

文化研究

冯亚琳,. 君特·格拉斯小说中记忆的演示

南宫梅芳,. 女人的喜剧——《圣经·创世记》第38章述论

书评

袁霞,. 试论《洪疫之年》中的生态思想

访谈

陈俊松,. “故事里面”的“嬉戏”——罗伯特·库弗访谈录

美术

荣生,. “桥社”表现派画家基希纳

 

 

外国文学2011年第3

小说

秦海花,. 小说家的演讲——库切《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评析

(南非)J.M.库切,秦海花,. 现实主义

严又萍,傅俊,. 从历史深处驶来的《鬼魂列车》

(加)余兆昌,严又萍,. 鬼魂列车

诗歌

孙红卫,. 保罗·马尔登的“生成”诗学

(爱尔兰)保罗·马尔登,孙红卫,. 诗五首

评论

张中载,. 新中国六十年哈代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郭棲庆,郝运慧,. 文化的断裂、孤独的抗争——《秀拉》之尼采式解读

朴玉明,. 切姆·波托克的《我是泥土》中的韩国难民形象

张意,. 上帝的母狮或空气的精灵:普拉斯对诗人身份的寻觅

蔡春露,. 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熵的文学隐喻

吴毅,刘立辉,.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

黎会华,. 历史事件与小历史书写——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克的《鸽灾》

高婷,. 犹太性的传承与超越——以辛格和罗斯为例

王虹,. 论《觉醒》虚静的审美境界

理论

赵国新,. 西方文论关键词 雷蒙·威廉斯

胡友峰,. 西方文论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

文化研究

易晓明,.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影——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张璟慧,. 情爱与禁锢——以《荆棘鸟》为例

书评

陆贇,. 间质空间、混杂、“联结”——评《倾倒佛罗伦萨的女人》中的文化协商

访谈

周敏,. “文学”研究的方向——胡伯特·兰高尔教授访谈录

美术

荣生,. 法国画家德兰

 

 

外国文学2011年第4

小说

刘意青,李洪辉,. 超越性别壁垒的女性叙事:读芒罗的《弗莱茨路》

(加)艾丽斯·芒罗,冯春波,臧红宝,. 弗莱茨路

胡晓华,. “卑贱”的回归——论欧茨小说《圣殿》的自我认同观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胡晓华,. 圣殿

诗歌

王改娣,. 孤独地吟唱——论亨利·科尔的诗

(美)亨利·科尔,王改娣,. 诗六首

评论

陈恕,. 爱尔兰文学在中国——世纪回眸

王丽亚,. 论毛姆《彩色面纱》中的中国想象

张德明,. 《暴风雨》:荒岛时空体的文化叙事功能

申富英,. 论《尤利西斯》中的禁忌

朱语丞,. 她想要什么?——《奥拉》的结构主义神话学解读

唐伟胜,. 抑郁而疯癫的叙事声音——论《被中断的女孩》中的“自我”及其叙事建构

彭甄,. “出走”作为仪式——契诃夫短篇小说《新娘》主题解析

张金凤,. 《丹尼尔·德隆达》中的“他者”形象与身份认同

丁君君,. 成长的怪诞——从反成长小说的角度看《雄猫穆尔》

理论

童明,. 暗恐/非家幻觉

陶家俊,. 创伤

朱玲玲,. 布朗肖的语言观

文化研究

王炳钧,. 1900年前后德语诗歌中的城市与感知

汪民安,. 城市与植物

书评

史岩林,. 《指向终点》:论唐·德里罗的空间政治

美术

石乔,. 德国女画家贝克尔

 

 

外国文学2011年第5

小说

李道全,. 悖论的庶民觉醒——阿拉文德·阿迪加及其短篇集《两次刺杀之间》

(印度)阿拉文德·阿迪加,李道全,. 两次刺杀之间(选译)

戏剧

胡亚敏,. 论阿米里·巴拉卡及其短剧《荷兰人》

(美)阿米里·巴拉卡,胡亚敏,. 荷兰人

诗歌

陈正发,. “我们的应用诗歌大师”——布鲁斯·道与他的几首名诗

(澳)布鲁斯·道,陈正发,. 诗六首

评论

李德恩,. 论《堂吉诃德》中的缺席者:魔法师和杜尔西尼亚

肖明翰,. 撒旦式人物:英国文学一个重要传统之探讨

张生珍,金莉,. 当代美国戏剧中的家庭伦理关系探析

陈兵,. 《普克山的帕克》与《报偿与仙人》:“帝国号手”的焦虑与期望

程倩,. 寄梦神话——析德拉布尔小说《七姐妹》之互文戏仿

陆薇,. 写在客观真实与叙事真实之间——张岚的中篇小说《饥饿》中的时空叙事与幽灵叙事

顾蕾,. 近代女性的流浪:从《放浪记》到《浮云》

段波,. 库柏海洋小说中的海权思想

理论

刘辰诞,. 篇章学的可接受性与文学批评的接受理论

王轻鸿,. 西方文论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都岚岚,. 西方文论关键词 性别操演理论

文化研究

毛亮,. 18世纪英国的“王室”与“国家”之争——关于城市与乡村的另一种解读

王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理论指向

张延军,. 文化研究中的主要异同问题与思考

书评

彭俞霞,. 人云亦云之语言枷锁——评福楼拜的《庸见词典》

美术

章容,. 法国画家鲁奥的绘画

 

 

外国文学2011年第6

小说

宋赛南; “种族笑话”的镜子—文本功能——评厄德里克短篇小说《世上最了不起的渔夫》

(美)路易丝·厄德里克; 宋赛南; 世上最了不起的渔夫(选译)

戏剧

李元; 玛丽娜·卡尔的女性叙事——《猫原边……》中的她者与阈限

(爱尔兰)玛丽娜·卡尔; 李元; 猫原边……(选译)

诗歌

海岸; 塞缪尔·贝克特与他的诗歌创作

(爱尔兰)塞缪尔·贝克特; 海岸; 诗九首

评论

张建华; 新中国六十年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李贵苍;人的易错性与救赎自由之间的本源性裂痕——解读黎紫书的《天国之门》

罗灿; 麦琪的困境与抉择——音乐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的意义

邵凌; 从库切对现实主义态度的转变看库切创作的新方向

刘慧卿; 论诗歌意象的“个人化”晦涩

张淑芬; 论库弗小说创作的游戏性特质——以《宇宙棒球联盟》为例

理论

申丹;美国修辞性叙事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姚霞;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流变

尚必武; 西方文论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何畅; 西方文论关键词 环境启示录小说

文化研究

钱兆明; 管南异; 逆向而行——庞德与宋发祥的邂逅和撞击

杨颖育;  《自耕自食:奇迹的一年》:多元对话的生态叙事策略

书评

陈爱香; 《花十字架》:基督精神的当下诘问

访谈

沈雁; 书写戈尔丁——约翰·凯瑞访谈录

美术

张荣生; 波菊尼的绘画

本刊2011年总目录

 

外国文学2012年第1

小说

杨劲; 异国都市中的文化际遇与艺术奇遇——评海涅小说《佛罗伦萨之夜·第二夜》

海因里希·海涅;杨劲; 佛罗伦萨之夜·第二夜(选译)

薛玉凤; 偷窃癖患者的创伤与自我——以《恶棍来访》中的萨莎为例

詹妮弗·伊根;薛玉凤; 恶棍来访(选译)

诗歌

于施洋; 试论巴耶霍诗歌中的“客体化”趋势

塞萨尔·巴耶霍;于施洋; 诗六首

评论

金莉;李芳;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三十年——基于《外国文学》杂志的个案分析

曾艳钰; 对应的“辩护文本”——菲利普·罗斯“自传”小说研究

张迎旋; 法国戏剧1980年至2000年的发展历程略述

高天忻; 《沉默》——交响奏鸣的三重批判

刘文瑾; 文学作为对“人的乌托邦”之预感:列维纳斯论策兰

梁锡江; 虚无世界与贫困时代——论布劳赫的小说《维吉尔之死》

理论

梁工; 西方文论关键词 作为文学的《圣经》

于雷; 西方文论关键词 摹仿

刘江; 自传不可靠叙述:类别模式与文本标识

文化研究

蒙雪琴; 面对现代性的焦虑——霍桑作品中的城市意象

郑萌芽; 论《明娜·冯·巴尔赫姆》中身体感知的启蒙问题

书评

何朝辉; 普鲁斯特也会为之惊叹的一部小说——评珍妮弗·伊根及其获奖作品《恶棍来访》

谈艺录

殷企平; 阐释三境界:外国文学教学的艺术之路

蒙雪琴; “城市与文化、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美术

荣生;德国画家佩希施泰因

 

 

 

外国文学2012年第2

小说

魏小梅; 论辛格短篇小说《巴士》的空间叙事

(美)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魏小梅; 巴士

杨晓霖; 略论《雪中猎人》的极简主义风格

(美)托拜厄斯·沃尔夫;杨晓霖; 雪中猎人

诗歌

刘立平; 本真的呈现:詹姆斯·斯凯勒的诗歌艺术

(美)詹姆斯·斯凯勒;刘立平; 诗八首

评论

郝田虎; 英国文学札记书《缪斯的花园》手稿版本研究

曾军山; 论斯诺普斯三部曲与南方骑士文化的互文性

韩颖; 由《忏悔者》看辛格小说中的回归主题

方凡; 绝望与希望:麦卡锡小说《路》中的末日世界

张小平; 从文明到荒野:论麦卡锡的《上帝之子》

卞虹; 寻找自我——从心理分析学角度解读《德米安》

理论

刘珩; 民族志传记

杨向荣; 艺术自主性

何辉斌; 认知视野中的叙事普遍性——论霍根的《心灵及其故事》

董晓烨;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

文化研究

陈世丹; 后现代文学中的媒介与“再现”和建构

许德金; 城市文化何以成为资本?——城市文化资本刍议

孙立恒; 爱的遗言:性别研究视角下的《海上无路标》

书评

张群; 边缘人的代言人——评罗素·班克斯的新作《失去的肌肤记忆》

美术

容升俄国构成派雕塑家佩夫斯纳

 

外国文学2012年第3

小说

李博婷; 另一个伍尔夫——兼谈《珠与猪》

莱纳德·伍尔夫;李博婷; 珠与猪

孙磊; 畸形政治的隐喻性书写——评斯拉夫尼科娃长篇小说《不死的人》

奥莉加·斯拉夫尼科娃;孙磊; 不死的人(节选)

诗歌

李佩仑; 异质的梦歌:隐语世界里的悲欢“碎片”——论约翰·贝里曼的诗歌艺术

约翰·贝里曼;晏榕; 《梦歌》选章

评论

郑书九; 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趋势与嬗变——从“文学爆炸”到“爆炸后文学”

张琼; 正典与衍生之争——从第九届世界莎学大会看经典研究与传播

陈红薇; “再写”: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

许娅; 从乔托壁画到自然风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游客凝视和身份建构

吕惠; 视觉与美国南方女性性别、种族身份的形成——评《老人们》和《他们眼望上帝》

陈凌娟; 论《流浪女伶》中的女性叙事

理论

陶家俊; 萨义德

廖昌胤; 当代性

林精华; 后苏联俄罗斯文学发展和俄联邦政治进程

郭军; 本雅明的“两面神”精神之价值与意义

文化研究

张剑;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生态批评

吴琳; 解读“海洋三部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赵光旭; 生态批评的三次“浪潮”及“生态诗学”的现象学建构问题

书评

蔺玉清; 《刺激》对媒体话语权力的批判性审视

美术

张荣生; 日本装饰性绘画

 

外国文学2012年第4

小说

龚璇; 无名“我”与疯子乔:谢默斯·迪恩的抗辩式写作

(爱尔兰)谢默斯·迪恩;龚璇; 疯子乔

李靓; 第三块大陆之下的潜文本

(美)茱帕·拉希莉;李靓; 第三块大陆,最后的故土

诗歌

郑思明; 从“人类之城”到“上帝之城”——论奥登《城市悼念》对“身心二元对立”思想的批判

(英)威·休·奥登;郑思明; 城市悼念

评论

刘文飞; “许多个父亲”:普里什文与俄国文学传统

傅浩; 叶芝在中国:译介与研究

王珏; 中国叶芝译介与研究述评

郑佰青; 传记与小说的契合——论伍尔夫《友谊长廊》中的新传记艺术

吴玲英; 论《斗士参孙》中的“精神斗士”与斗士精神

姚本标; 跨太平洋诗学:美国诗学研究新视角

理论

虞建华; 极简主义

陈榕; 哥特小说

赵晓彬;韩巍; 失语症·无意识·精神分析——论雅可布逊对诗学研究的独特贡献

文化研究

周小仪; 命运观念的祛魅与消费文化

闫建华; 劳伦斯的植物书写及其对当代美国生态诗人的影响

郭建; “尴尬的乌托邦”——《一无所有》之乌托邦研究

书评

林少华; 《在约定的场所》:之于村上春树的“奥姆”

访谈

王月; 文学言语行为与文学研究——希利斯·米勒教授访谈录

美术

张荣生; 法国画家拉乌尔·迪菲

 

外国文学2012年第5

周怡; 加拿大文学中的地理象征——以《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为例

艾丽丝·门罗;周怡; 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

吴兰香; 压抑的欲望、病态的自我——从《小同伴》看安格斯·威尔逊对边缘人物的关注

安格斯·威尔逊;吴兰香; 小同伴

康燕彬; 狄金森的东方

艾米莉·狄金森;康燕彬; 诗三十五首

程锡麟; 书信、记忆、与空间——重读《赫索格》

冯亚琳; 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暴力与“他者”

陈姝波; 巴别塔下的喧哗:60年代英国的文学重构——从“语言危机”的角度解读拜厄特的《巴别塔》

毕凤珊; 论《九重天》中的换装

任海燕; 警惕启蒙的讹诈:也论现代神话鲁滨逊

李菊; 熟悉的陌生人——读品特的《回家》

童明; 西方文论关键词 解构

《外国文学》编辑部致读者的一封信

刘昕亭; 除不尽的齐泽克——国内齐泽克研究综述

朱峰; 发展、环境、动物:评《后殖民生态批评》

贾涵斐; 论欧洲近代早期媒介对“异者”知识的建构

赵佳; 寓言、反讽和末世书写——评艾瑞克·什维亚的《坠落》

刘晶; 移民文学与《新印度小姐》——芭拉蒂·穆克吉访谈录

张荣生; 德国“桥社”画家罗特路甫

 

 

外国文学2012年第6

陈亚丽; 奴隶制时代美国黑人的文化自觉与抗争——解读凯特·肖邦的小说《漂亮姑娘佐哈伊德》

凯特·肖邦;陈亚丽; 漂亮姑娘佐哈伊德

黄洁; 《波比》:一部后激进女权主义的人生书写

德鲁希拉·莫杰斯卡;黄洁; 波比(选译)

梁晶;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语言”与伯克的修辞哲学——从《在肯尼思·伯克的住所》一诗说起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梁晶; 诗四首

顾明栋; 视觉诗学:英美现代派诗歌获自中国古诗的美学启示

周启超; 跨文化视界中的“陀学”:印迹与前景、课题与路径

李青霜; 绝望中的希望 拯救生命的力量——评胡赛尼的《灿烂千阳》

马惠琴; 边缘的声音:小说《黑王子》的类文本特征分析

姜微微; 论《宠儿》中塞丝人格的“自我割裂”

陈礼珍; “文学与机器”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岩; 女性书写

朱语丞; 身体

郝琳; 差异、神学与历史:翻译的救赎使命——为本雅明“纯语言”一辩

张向荣;徐真华; 传统精神与现代视野——女性文学之辨正

王晓路; 作为问题的全球化、生态批评与多元文化观——对外国文学认定式研究模式的质疑

尹星; 作为城市漫步者的伍尔夫——街道、商品与现代性

黄丽娟; 文化异位空间中的心灵顿悟——哈罗德·阿克顿的中国叙事研究

陈广兴; 现实主义的“皇皇巨著”——解读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

张荣生; 奥地利画家维利·艾森施茨

《外国文学》2012年总目录

 

外国文学2013年第1

王炳钧; 威廉·豪夫的《作为人的猴子》中的空间秩序逻辑

威廉·豪夫;王炳钧; 作为人的猴子

刘胤逵; 作为概念的诗歌——试论鲁宾施泰因“概念主义诗歌”的后现代诗学特征

列夫·鲁宾施泰因;刘胤逵; 诗二首

任卫东; 20世纪80年代的德语小说

朴玉明; “诱惑”的女人,无奈的“自愿”——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妓女和吧女形象

申富英;论《尤利西斯》中的宗教批判

王雅华; “小说”的终结和“文本”的开始:贝克特小说《怎么回事》之后现代写作特征解析

丁林棚; 论《可以吃的女人》中的主体异化焦虑

孙英馨; “成为自身”:《彩虹》对自我的本体论诠释

蔡海燕; 奥登与“鹰的视域”

杜力; 边缘人的言说和自我建构——梅希蒂尔德与《流溢的神性之光》

赵国新; 西方文论关键词考德威尔

陈丽; 西方文论关键词爱尔兰文艺复兴

张和龙; 新时期30年对美国“后现代派”研究的考察与分析

上官燕;巴黎城里的游荡者和游荡者眼中的巴黎城

南宫梅芳; 对称与对抗——《圣经·创世记》中的潜文本

唐建南;郭棲庆; 环境正义与地方伦理——解析金索尔弗的小说《动物之梦》

陈敏; 迷失于威尼斯——从注意力角度解读席勒《招魂唤鬼者》中的主体建构问题

丁夏林; 解构主义文学阐释的典范——评米勒新著《阅读的永恒性》

荣生; 法国立体主义画家勃拉克

 

 

外国文学2013年第2

王丽亚; 讲故事的艺术:朱帕·拉西里及其《疾病讲解员》

朱帕·拉西里;姚石; 疾病讲解员

殷晓芳; “反对诚实”:格里克抒情诗歌的实用主义

路易斯·格里克;殷晓芳; 诗九首

苏耕欣; 爱情与惩罚:《爱玛》对于浪漫爱情的道德救赎

周颖; 乡关何处是?——谈《南与北》的家园意识

陈兵; “高尚的野蛮人”与英国历险小说中的土著形象

李金云; 奥斯特《玻璃城》的语言与主体性问题探析

李琼;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创造了什么?——论奥斯特小说的若干重要主题和基本叙事模式

潘家云; 如何存在?——论约翰·福尔斯对存在的领悟与刻画

王艳萍; 论《洼地》的“一流叙事”

梁展; 多元的叙述——人文科学脉络中的西方文学

刘珩; 社会诗学

于琦; 真实

王宁; “后理论时代”的后人文研究:兼论文学与机器的关系

李公昭; 机器与战争机器——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士兵命运

邓明艳; 科技与知觉——从虚拟空间谈起

张金凤; 爱恨纠缠的机器情结——19世纪西方对技术的追问与乌托邦小说

李晋; “结构化”文学阅读策略——评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

张荣生; 德国“蓝骑士”画家马克

 

外国文学2013年第3

小说

王中强;唐伟胜; “很快要有事情发生了”——论《天顶》中的末日想象与9/11创伤再现

凯文·布洛克梅尔;王中强; 天顶

诗歌

陈正发; 马克·奥康纳和他的生态诗

马克·奥康纳;陈正发; 诗四首

评论

王立业; 20世纪末二十年俄罗斯诗歌状貌考察与分析

潘志明; 遗传·变异·性别——朱厄特小说中的达尔文进化论

刘思远; 从“食欲”到“餐桌礼仪”——论《认真的重要》中的喜剧性

庄华萍; 库切“自传三部曲”中的人称、时态与自我

李素杰; 《拓荒者》与美国文学传统的建构

李芳; 母亲的主体性——《秀拉》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

张军; 贝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引路人研究

理论

王轻鸿; 西方文论关键词 虚构

尹晶; 西方文论关键词 生成

戚涛; 主流或边缘——场域视野下爱默生超验主义再探

何磊; 绽出、迷失、矛盾:黑格尔的欲望主体之旅

文化研究

杨劲; 箴言言真——论凯勒小说《箴言诗》里的文化交往和叙事模式

刘晓; 1800/1900:媒介转折与文学转型

肖腊梅;无条件的等级,有条件的和谐——谈美国种族电影与胡克斯的文化批评观

书评

刘建刚; 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一道翻译自然和心灵的独特风景

访谈

刘云秋; 蒂姆·温顿访谈录

美术

章荣; 美国画家丹尼尔·加伯

 

外国文学2013年第4

小说

孙婷婷; 与恐惧进行的游戏——论莫泊桑《奥尔拉》的叙述策略和文体特点

(法)莫泊桑;孙婷婷; 《奥尔拉》(第一版)

诗歌

(美)程文; 《哈瓦那的学术谈话》与史蒂文斯的诗人观

华莱士·史蒂文斯;程文; 哈瓦那的学术谈话

评论

王军; 薄伽丘和《十日谈》的另一种解读——纪念薄伽丘诞辰七百周年

程虹; 自然之声与人类心声的共鸣——论自然文学中的声景

柯彦玢; 《艰难时世》与《劳苦世界》:从“诗”到“史”的演变

李明明; 世纪末的复兴——20世纪末的德语戏剧:1980—2000

罗晨;王丽丽; 帝国的重建——从曼布克奖看当代“英国性”问题

许志强; 布尔加科夫“黑弥撒”对歌德《浮士德》的继承与改造

龙瑜宬; 再战“红轮”:索尔仁尼琴的“两部分”小说

李国辉; 英美“自由诗”术语的谱系:1908—1919

 

理论

(美)J·希利斯·米勒;王彦兴; 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序言

周慧; 文学理论在美国大学的三种传播模式

周韵; 西方文论关键词 先锋派

何畅; 西方文论关键词 后殖民生态批评

文化研究

胡素情; 两种生成观:兼论《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歇斯底里

马晓冬; 彼得的否认与约伯的质疑——“彼得三次不认主”之解读

徐颖; 乔治·艾略特与圣经高等评断学

黄弋; 柯尔律治文学释经思想探析

书评

张燕; 沃克生态思想研究的新资料——评《世界变了:艾丽斯·沃克访谈录》

吕莱; 塞尚

 

外国文学2013年第5

小说

周烈; 苏阿黛·贾瓦德短篇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阿联酋)苏阿黛·贾瓦德;周烈; 仅仅有爱还不够

诗歌

蒋怡; 家庭政治: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的诗歌创作策略

(美)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蒋怡; 诗五首

评论

林斌; “恐老症”与都市生活的隐形空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的越界之旅探析

高奋;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古希腊文学

田妮娜; 在继承与叛逆之间寻找出路——20世纪后期法国小说浅析

惠海峰; 社会、小说与封面——《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的封面变迁

张贯之; 罗伯特·弗罗斯特:友情情感下的挽歌与其诗歌创作的尊严

郑燕; 纳博科夫的“火车”:通往“另一世界”之旅

姜晓渤; 象征秩序下的困顿主体——评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

理论

梁工; 形式

于雷; 替身

高继海; 德勒兹的欲望概念

秦兰珺; 非意义的意义——德勒兹论“Snark”

文化研究

陈李萍;张中载; 欲望景观下的性别表演——论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双性恋认同

张杰; 宝云尼枢纽站

书评

王建会; “难以言说”与“不得不说”的悖论——《特别响,非常近》的创伤叙事分析

美术

张荣生; 奥斯卡·科柯施卡

 

外国文学2013年第6

小说

祝昇慧; 解读卡尔维诺的小说《美洲豹的太阳下》

〔意〕卡尔维诺 美洲豹的太阳下 祝昇慧译

诗歌

曹明伦; 田园诗人弗罗斯特的政治讽刺诗———纪念弗罗斯特逝世五十周年

〔美〕弗罗斯特; 诗六首 曹明伦译

评论

刘 炅; 诗的疗伤:谢默斯.希尼的苦难诗学

丁淑红; 跨文化重构之下的意义生成与演变轨迹———中国式的阿拉伯文学史

陈礼珍; 《路得》的启示———反浪漫化潮流与文化秩序重建

兰立亮; 析大江健三郎《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的狂欢化叙事

霍士富; 大江健三郎《水死》论

杨晓笛;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歌中对人类存在的思索

李保杰; 艾伦.莫尔斯与《文学女性》:回溯性视角

理论

宋艳芳; 西方文论关键词:学院派小说

胡永华; 西方文论关键词:唯美主义

龙 云; 西方文学研究的“伦理转向”———功能类型及研究焦点

郭方云; 英美文学空间诗学的亮丽图景:文学地图研究

文化研究

董琦琦; 身体体验与城市印象的空间性研究

刘 英; 摩天楼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隋红升; 海姆斯《孤独的征战》中的男性气概探究

唐弦韵; 里尔克小说《马尔特手记》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析论

书评

单雪梅; 从《泥女人》看欧茨对无意识领域的探索

美术

张荣生; 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

外国文学2014年第1

陆泉枝; 让·吉奥诺短篇故事《种树老人》中的言语策略

(法国)让·吉奥诺:《种树老人》  陆泉枝译

许庆红; “作为修正的写作”——里奇女性主义诗歌的政治与美学

(美国)里奇:诗三首  徐庆红译

章燕; 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形式研究转向的思考——以华兹华斯《廷腾寺》为例

王腊宝; 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述略

尚景建; 文学,历史抑或神话?——论唐璜形象的起源

李万文; 论鲍里斯·维昂小说《岁月的泡沫》中的黑色幽默

孙晓萌; 语言与权力视阈下北尼日利亚殖民地文学局的流变

姚峰; 阿契贝与非洲文学中的语言论争

周小莉; 卡尔维诺的政治认同与前后期创作转型

刘淳; 斯芬克斯与俄狄浦斯王的“智慧”

王宁; 西方文论关键词世界主义

赵晓彬; 西方文论关键词诗性功能

冯宪光; 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焦点问题

谭成; 走向一种艺术哲学的新范式——略论阿兰·巴迪欧的艺术思想

胡亚敏; 神话与象征研究

李伟; 未治愈的创伤——解读《达洛卫夫人》中的创伤书写

李雪梅; 试论《死者年鉴》中的记忆政治

杜志卿;重审尼日利亚内战:阿契贝的绝笔《曾经有一个国家》

张荣生:法国画家德洛内

 

外国文学2014年第2

王桃花; 《永续年金》的凝视机制和主体身份建构

(英国)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王桃花; 永续年金

张建华; 重新融入世界文学谱系的俄罗斯文学

(美国)蕾.阿曼特劳特孙立恒译; 诗十一首

孙立恒; 蕾·阿曼特劳特诗歌初论

罗灿; 地质学均变论思想与乔治·爱略特的道德观

姜爱红; 德语诗歌中主体意识的生成轨迹

胡怡君; 1950年前后布朗肖对贝克特语言观的影响——兼《无名者》叙事分析

刘晓晖; 反讽与华兹华斯的“时光瞬间”

蔡芳钿; 品特剧作的社会政治观析论

李楠; 《大都会》:机器与死亡

金莉; 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多维视野

程锡麟; 西方文论关键词:黑人美学

曾艳钰; 西方文论关键词:纽约知识分子

黎杨全; 齐泽克的生态观及其意义

何李新; 齐泽克的赛博空间批判

赵国新; 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衰落的文化起因说

郑丽; 文学是生命最美的形态——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

荣生; 布朗库西

 

外国文学2014年第3

小说

陈俊松;“身处危险的年代”——德里罗短篇小说中的恐怖诗学

〔美〕德里罗陈俊松译;巴德尔-迈因霍夫

诗歌

倪志娟;论玛丽安.摩尔诗歌的客观性

〔美〕摩尔倪志娟译;诗十八首

评论

钱兆明;《勃鲁戈尔诗画集》——从回归非人格化“立体短诗”看威廉斯的唐诗缘源

殷企平;想象共同体:《卡斯特桥镇长》的中心意义

肖明翰;英语文学中的寓意传统

刘立辉;英国巴罗克时期诗歌的时间内在化构建

毛凌滢;风景的政治——库柏小说的风景再现与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

周 泉;戏剧互文性的文本重影:戏仿与组合

薛冉冉;后苏联小说中关于苏联的饥饿叙事

理论

王晓路;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批评

周 敏;西方文论关键词:媒介生态学

刘永强;论霍夫曼斯塔尔《谈诗》中的象征理论与原始主义

文化研究

张 剑;《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金斯堡的“中国作品”

郝志琴;《摩洛博士岛》中人与动物关系之解析

刘冬瑶;托马斯.贝恩哈德成名作《寒冻》中的病痛问题

书评

孙胜忠;论《寻欢作乐者的历史》的书写策略

美术

张荣生;美国新通俗写实画家伍德

 

外国文学2014年第4

小说

周静; 《谁发的牌?》中的叙述者、受述者和叙事互动

(美)林·拉德纳;周静; 谁发的牌?

诗歌

傅浩; 威廉斯与庞德、艾略特的诗学恩怨

(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傅浩; 诗十首

程虹; 地域之乡与心灵之乡的联姻——论自然文学中的心景

评论

程巍; 反浪漫主义:盖斯凯尔夫人如何描写哈沃斯村

陈榕; 《血色子午线》中的哥特式边疆与男性空间

李元; 属下的声音——试析墨菲《黑暗中的哨声》中的爱尔兰属下阶层

王晋炜;郑书九;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中国”高端研讨会纪要

杨劲; “文学与交往模式”全国学术研讨会纪要

评论

王丽亚; 后殖民叙事学:从叙事学角度观察后殖民小说研究

刘岩; 男性气质

陈后亮; 伦理学转向

文化研究

冯伟; 莎士比亚与早期现代英国的“法律”建构

陈琳; 移位的骑士:论奥瑟罗的男性气质焦虑

赵雪梅; 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当代言说——评欧文新作《集于一身》

访谈

闫建华; 生物地方主义面面观——斯洛维克教授访谈录

美术

张荣生; 俄国画家马列维奇

 

外国文学2014年第5

小说

李靓; 试论《我年轻时的朋友》中母女关系的隐喻性

(加拿大)艾丽丝·门罗;李靓; 我年轻时的朋友

诗歌

何宁; 论唐·帕特森与当代苏格兰诗歌传统

(英)唐·帕特森;何宁; 诗六首

评论

刘意青; 写在艾丽丝·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之际

(美)罗伯特·撒克;沈晓红; “引人遐想、耐人寻味的叙述”——读艾丽丝·门罗的《恨、友谊、追求、爱和婚姻》

(英)艾尔莎·考克斯;刘启君; “回音往复”:艾丽丝·门罗小说《亲爱的生活》中的自我反思

周怡; 艾丽丝·门罗与短篇小说艺术

朴玉; 找寻诗意栖居之地——《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地方”诗学

常远佳; 从英国中世纪戏剧中的“恶”角到帖木儿——马洛对“恶”角的改写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白利兵; 柯勒律治论莎剧的有机形式

夏延华; 祛魅的莎士比亚与《赢了》的双重主题

理论

童明; 解构暴力体系和体系暴力:德里达论逻各斯/卡夫卡写流放地

李明明; 西方文论关键词 媚俗

余莉; 西方文论关键词 商品化

文化研究

陶家俊; 忧郁的范农,忧郁的种族——论范农的种族创伤理论

张琼; 族裔、文化与情感的动态建构——论任璧莲的《世界与小镇》

书评

何正兵; 史笔与诗笔的辉映——评蒋洪新的《庞德研究》

美术

张荣生; 德国雕塑家恩斯特·巴拉赫

 

外国文学2014年第6

小说

毛频; 于“平常”中寻觅“神奇”——评何塞·玛丽亚·梅利诺的短篇小说《记忆陷阱》

(西)亚·梅利诺;毛频; 记忆陷阱

诗歌

田妮娜; 后现代语境下的莎乐美——从米歇尔·布托的《致莎乐美》一诗说起

(法)田妮娜; 诗五首

评论

丁宏为; 柯尔律治“叛国的罪念”之说

周颖; 《女房客》中的女画家

王改娣; 21世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述评

王予霞; 美国左翼诗歌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反叛与吸纳

吴玲英; 《失乐园》里的撒旦与基督教的恶魔传统

孙磊; 《日瓦戈医生》的对话形态

郑雯; 一部揭露残暴、诠释现实的小说——罗伯特·波拉尼奥《护身符》的解读

理论

于琦; 西方文论关键词 行动

杨晓霖; 西方文论关键词 自传式批评

蒋怡; 西方学界的“后人文主义”理论探析

文化研究

王炳钧; 文学与交往模式

杨金才;任易; 论《河湾》中的民族认同危机

薛春霞; 个体观念与集体意识的冲突——论菲利普·罗斯的《朱克曼的束缚》中犹太民族性的自由化倾向

书评

赵建红; 从对话到建构——读《后殖民生态:环境文学》

美术

荣生; 西班牙画家格里斯

 

外国文学2015年第1

小说

龙云; 《皮男人》中历史与虚构的杂糅

(美)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龙云; 皮男人

诗歌

姜宇辉; 作为“想象理性”的隐喻——自博纳富瓦的诗意聆听辨析莱柯夫的隐喻理论

(法)伊夫·博纳富瓦;姜宇辉; 诗十二首

评论

申丹; 双向暗恋背后的单向投射:曼斯菲尔德《心理》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李博婷; 那本“褪色的褐皮书”——从摩尔看伍尔夫的哲学观

于雷; 爱伦·坡小说美学刍议

穆杨; 揭示“权力之眼”——评当代戏仿对《白雪公主》母题的瓦解

刘丹; “虚构的真实”与非东方主义叙事——翁达杰《世代相传》的主题辨析

刘宇宁; 借东方以反诘西方——索莱尔斯与中国文化

曾静; “多格女士”的世界观——论塞克斯顿信仰的消解与重构

赵辉辉; 淑女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隐喻——以韦尔蒂《金苹果》为分析对象

理论

胡谱忠; 多元文化主义

郭方云; 文学地图

赵淳; 原质:齐泽克文学观的一个核心概念

文化研究

邹赞;霍加特与“文化转向”

南宫梅芳; 该隐的记号——论图默《甘蔗》中的《圣经》隐喻

刘彬;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动物伦理及其困惑

书评

(美)H·波特·阿博特;惠海峰; 阐释艺术的创新和挑战: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2015年第2

小说

杨正; 对话陀思妥耶夫斯基——加兹达诺夫《黑天鹅》的互文性解读

(俄)盖托·加兹达诺夫;杨正; 黑天鹅

诗歌

李枫; 威廉·库柏的抒情诗与英国基督教浪漫主义的发轫

(英)威廉·库柏;李枫; 诗二首(选译)

评论

金莉; 新世纪美国《汤姆叔叔的小屋》研究综述

金冰; 论拜厄特《婚姻天使》中的幽灵叙事

徐蕾; 理性、身体与认知——拜厄特《占有》中的两种阅读/认知模式

蒋虹; 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小说中的色彩元素

申昌英; 葆拉·马歇尔笔下的褐砖房区

尹星; 战争中的城市时空体验:鲍恩笔下的伦敦

刘丹; 得失之对话:《赢利》的隐喻叙事与科技伦理反思

陈才; 威尔斯《时间机器》的双重叙事

理论

尚必武; 非自然叙事学

刘晓; 媒介文化

杜玉生; 哲学抵抗与“真正的生活”——福柯论犬儒主义

文化研究

郑佰青;张中载; 为动物立传:《阿弗小传》的生态伦理解读

李明明; 对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的空间叙事分析

书评

何辉斌;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认知研究——论理查德森的《神经系统中的崇高》

 

外国文学2015年第3

小说

宁静; 《英格兰与其他故事》中的地方与英格兰性

(英)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宁静; 英格兰

诗歌

张剑; 改写历史和神话:——评当代英国诗人卡罗尔·安·达菲的《世界之妻》

(英)卡罗尔·安·达菲;张剑; 《世界之妻》(选译)

评论

杨仁敬; 论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宗笑飞;阿尔哈米亚语文学

徐乐; 契诃夫情节中的冲突设置

李毅峰; 西斯内罗斯《卡拉米洛披肩》中的“新混血女性意识”

罗小云; 变形与阐释:菲利普·罗斯的凯普什系列小说

徐彬; 奈保尔《河湾》中“逃避主题”的政治伦理内涵

张怡; 《西哈诺·德·贝尔日拉克》的戏剧双结构

理论

童明; 互文性

张凯; 生命政治

张在新;张峰; 《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对解构理论及作品解构分析的误读

胡俊飞; 民族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质疑、辩护与重释

文化研究

王玉括; 威尔逊与布鲁斯坦之争及当代非裔美国文化之痛

张浩; 对抗与融汇——从精神分析批评走向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

书评

陈榕; 流动的现代性中的后全景敞视结构——论《液态监控:谈话录》

 

 

外国文学2015年第4

小说

潘月琴;托卡列娃短篇小说的叙事及修辞策略

(俄)托卡列娃; 潘月琴;腾空翻

诗歌

傅浩;耶胡达·阿米亥诗中的理趣

(以)阿米亥; 傅浩;诗十首

评论

柯彦玢;“外史氏”:文本框架的重塑之道——评林译《贼史》

庄焰;读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兼谈日本文学史叙述传统

聂友军;近代旅日欧美学者的日本文学比较研究

陈雪;超现实性艺术与时代隐喻——论夏目漱石《梦十夜》的梦境叙事

刘素桂; 日本式东方主义文化观逻辑透视——解读井上靖《苍狼》中的“狼原理”

李金云; 《幽灵》中的自我与他者

刘略昌;国内外新西兰毛利文学研究述评

盛丽;《金色耶路撒冷》中的原型伦理与神话复魅

理论

康澄;象征

孙晓青;文学印象主义

常培杰;“奥斯维辛”之后的批评——阿多诺批评观念及其历史语境探析

文化研究

刘岩;女性身体的文化规约与意义重建——巴特勒和伊里加蕾的身体书写

都岚岚; 脆弱与承认:论巴特勒的非暴力伦理

李涛;拜厄特四部曲中的同性恋叙事研究

书评

冯伟; 评《遗嘱分歧:谁创作了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2015年第5

小说

张珂; 《灰飞烟灭》的叙事策略研究

劳尔·佩雷斯·托雷斯;张珂; 灰飞烟灭

诗歌

吴远林; “用视觉去思考”——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的视觉艺术

伊丽莎白·毕晓普;吴远林; 诗六首

评论

王炎; 外国文学是什么?

程锡麟; 《夜色温柔》中的语象叙事

殷企平; 丁尼生的诗歌和共同体形塑

周平;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论狄金森书信的“自我发表”

张亘; 中产阶级的身份政治学——试论米歇尔·韦勒别克的小说人物

陆一琛; 论安妮·埃尔诺自传《悠悠岁月》的集体性维度

张迎旋; 论比利时象征派诗人埃米尔·维尔哈伦的城市诗歌

郝岚; 民主时代戏剧的困境与焦虑——重读阿里斯托芬的《蛙》

理论

曹莉; 瑞恰慈实用批评的价值与局限

杨向荣; 图像转向

隋红升; 男性气概

文化研究

高奋;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英国文学疆界的有机建构

杨劲; 介于复制文学与沟通媒介之间的情书——戈特弗里德·凯勒的中篇小说《被滥用的情书》

书评

王丽亚; 什么是“新形式主义”?——《新形式主义与文学理论》述评

 

外国文学2015年第6

小说

陈后亮用传统东方智慧启迪现代西方人的心灵——论查尔斯·约翰逊及其《武馆》

(美国)约翰逊武馆

诗歌

肖天佑谈重译但丁《神曲》

(意大利)但丁;肖天佑《神曲·地狱篇》第一曲

评论

程虹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

虞建华禁酒令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王军对但丁与《神曲》的另一种认识

乔国强贝娄:一位伟大的跨世纪作家

孙婷婷为了一种新的现实主义——论狄德罗小说创作观之演变

佴康论珍妮特·温特森小说作品中的解构主义故事观

沈安妮反对蓄意的象征——论《埋葬的巨人》的中性写实

罗媛《黑犬》“移情脆弱”主题论析

理论

王轻鸿仪式

郑佳新人文主义

郭伟“耶鲁学派”的文类观与批评观

文化研究

申富英论英国小说中异族他者形象的嬗变: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尤利西斯》再到《长日留痕》

陈栩《摩尔·弗兰德斯》中的空间释读

汪涟《金苹果》的主导性男性气质策略

书评

陈丽图绘学院派女性主义的未来——评弗里德曼《图绘:女性主义与文化交往地理学》

谈艺录

郭国良;许钧;薛倩翻译,是历史的奇遇——关于文学翻译的对谈

《外国文学》2015年总目录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