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学与暴力”全国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11-14

         2013年11月2日—3日,“文学与暴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馆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编辑部联合主办,并受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支持。

        上午8时15分,开幕式正式开始。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副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魏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炳钧、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原院长、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郭继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盛宁、《外国文学》编辑部主任李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书记郑倩、《外国文学》编辑部副主编姜红、《外国文学》编辑部副主编马海良等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坐。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申富英主持开幕式。

         首先,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副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魏建致辞。他以“老大学、大大学、有特色的大学”三个关键词精炼而准确地介绍山东大学的基本情况。之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炳钧致辞。他简要回顾了此次会议的缘起,详细解释了选择这一会议主题的原因,并期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激发更多外国文学研究者的思想灵感与火花并转化为研究成果。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倩书记在随后的欢迎辞中从渊源、发展与现在三个方面回顾了外语学院80余年的历史,介绍了外语学院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文学与暴力”的关系探讨人类和平之途。最后,郭继德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山东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友谊与合作,就本次北外与山大的合作提出了发展外国文学的期望。

         开幕式之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王岚教授主持大会的主旨发言,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盛宁、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刘军、新西兰维特里亚国立理工学院英语系主任柳耀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丽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申富英为会议作精彩的主题报告。

         盛宁教授以生动的实例,说明暴力并非单纯个人的、偶然的行为,而是暴力背后总有宗教、意识形态在起作用,具有不可理喻性的特征。继而,盛宁教授按从亚里士多德到莎士比亚再到近、现代及后现代的时代顺序梳理了暴力在文学史上被思考、被审视的形式,说明暴力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刘军教授在其题为“解构暴力体系与体系暴力”的发言中运用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解构遭质疑的“真理”,揭露真理合法性的秘密,并实例分析流放地体系的体系性。柳耀崑教授的发言“On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atre of Cruelty”在探讨“残酷”之于生活和剧台表演的意义、Artaud对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差异的理解以及Artaud“纯戏剧”观点的基础上揭示了“残酷戏剧”的社会意义。王丽亚教授在“”先从“文学与暴力”的关系开场,提出解读文学中的暴力的两种方法;而后她以小说《红辣椒》为分析文本,认为作品中族裔与女权两个主题相互交织,最后又从暴力角度审视作品对埃及神话故事和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进行的并置与改写,认为叙述形式上的“激进主义”表现的是作者“以暴制暴”的思想。申富英教授的发言“暴力、历史与殖民”以《尤利西斯》的文本为解读内容,阐释了殖民史就是暴力史的事实,揭示了暴力政治的合法化外衣,并提出主人公布鲁姆式的理解、容纳、博爱思想是走出暴力、解决暴力的出路。

         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分成15个小组,针对“人性、社会与暴力”、“创伤及其影响”、“抵抗暴力”及“审美与暴力理论”等研讨会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主题明确,论述深入,为不同的观点提供了展示、碰撞和对话的平台,深化了对“文学与暴力”关系的研究。

        3日上午下半段,研讨会正式闭幕。闭幕式由郭继德教授主持,《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就研讨会研讨情况作了系统总结发言,王俊菊教授代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对研讨会的召开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研讨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祝贺。

本文章来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网,文章网址

http://www.flc.sdu.edu.cn/html/wyxw/20131108/4044.html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