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诗化生存与文学责任”研讨会暨谢莹莹先生七十华诞庆祝会

时间:2008-09-29

2008年3月15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组织下,众多学者师生欢聚北外红楼,为德语界德高望重、桃李芬芳的谢莹莹先生庆祝七十华诞,并借此契机举办了“诗化生存与文学责任”研讨会。

谢莹莹先生于1938年1月生于广东汕头,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69年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 获日耳曼学硕士学位;归国定居前任德国比利菲尔德大学讲师。1976年,谢莹莹先生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1990年,谢先生患脊髓恶性肿瘤,手术后卧病多年,1995年开始重新工作。谢莹莹先生多年笔耕不辍,学术成果卓著,研究课题包括德国文学史、德国十七世纪文学、二十世纪德语文学、当代德语文学、歌德、里尔克、卡夫卡、黑塞等作家。

参加谢莹莹先生七十华诞庆会的嘉宾既有远道而来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润芳、罗宜家,又有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黄燎宇教授、副主任潘璐博士、谷裕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任国强教授,人大德语系主任赵蕾莲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副主任刘文杰副教授等多位学者。

此次庆祝会分为开幕仪式和研讨会两个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王炳钧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庆祝活动。9点30分,在北外德语系大二学生靳晟和北外德语系任卫东老师之子叶心远深情的钢琴声中,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整个会场花团锦簇,缤纷娇妍。北外德语系和外研社德语组均为谢先生献上了美丽的花篮,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教育处主任刘立新博士和研究生处张鹂老师也从远方送来了鲜花。在钢琴款款奏出的“生日快乐”中,专程从柏林、长沙赶来参会的谢先生的学子贺克、范妮,以及诗人伉俪汪剑钊、蓝蓝之女笑笑、豆豆手捧鲜花走到谢老师面前为其祝寿,场面感人肺腑,为活动掀起了一场小小的高潮。

多位谢先生的同仁与好友出席了庆会并分别致辞。从两会的间歇中赶来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从自己与谢莹莹老师的接触和学生反馈的“小事”出发,赞扬了谢先生的教书育人风范,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兼《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在发言中深情回忆了与谢先生的相识相知历程,北外德语系总支书记兼副系主任张崇智教授和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叶廷芳研究员则对谢先生为国家和学界做出的奉献表达了由衷的称赞和敬意。

中国德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外德语系前系主任祝彦先生亲历了谢莹莹先生回国后在北外任职以来的耕耘播雨之路,祝先生在贺辞中突出强调了谢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及其深切的人文责任。

谢莹莹先生的诗友汪剑钊和蓝蓝、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丁君君、北外德语系讲师王彦会、北外言心文学社社长贾涵斐也携诗参加了此次庆会,深情朗诵了自己为谢先生创作的诗歌。

琴音的款款,挚友的真情,学子的爱戴,所有在场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谢莹莹先生的钦佩、感激和祝福。谢先生多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成果卓著,即便在遭受病痛折磨时依然乐观面对生活,坚守师者的神圣岗位,不断给他人安慰、鼓励和希望,谢先生的生存方式为笑对风雨、坚持信念的“诗化生存”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上午11:20分,“诗化生存与文学责任”研讨会正式开幕。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韩瑞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刘润芳教授、北外德语系任卫东教授、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教育处主任刘立新博士、天津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赵薇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谢琼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生贺克和宋玲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分别就审美现代性、诗意生存、性别机制、自我认同与城市感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韩瑞祥教授的报告分析了奥地利世纪之交文学中的“自我、心灵、梦幻”主题,刘润芳教授则对比了中西方诗人的诗化生存理念。报告后,与会人员在融洽的学术交流气氛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午18:30分,此次意义深远的“诗化生存和文学责任”研讨会暨谢莹莹先生七十华诞庆祝会在与会者的依依不舍中圆满闭幕。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