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下午,由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与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期王佐良讲坛暨第94期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在我校西院国际大厦1053室举行。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汉斯·菲格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狄奥尼索斯——面具之神》的学术讲座。讲坛由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炳钧教授主持。
菲格教授围绕作为面具之神和音乐之神的狄奥尼索斯以及尼采《悲剧的诞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在讲座中,菲格教授首先就面具这一概念进行阐释,他指出“面具的作用就体现在它出现的一瞬间。面具的矛盾性在于它正是通过隐藏来得以展现,而摘掉面具则意味着丧失对自我的控制”。狄奥尼索斯作为酒神本身具有令人迷醉的诱惑力,舞者则是将自己藏于面具之下,作为一个他者,沉浸在酒神的迷醉之中。观众则是在一定的美学距离之外,没有失去自我控制。戏剧得以诞生。
但是当时戏剧的重点不在于观看,而是在于倾听。菲格教授强调,狄奥尼索斯不仅是面具之神,同样还与阿波罗一样是音乐之神。观众在感知声音的同时会产生相关的想象,并由此产生图像。声音和音乐的运动变化暗指故事情节和所展现出的场景变化。因而可以说,图像诞生于声音,而戏剧诞生于音乐。
随后,菲格教授强调,尼采《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所指的“诞生”,其实是希腊悲剧的“重生”。其中反复出现的酒神和日神的二元对立指的并不是具体作为神的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而是一种美学上的感知形式,即梦与醉的区分。尼采此举也并不是要以狄奥尼索斯本能取代或压倒阿波罗本能,而是要突出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此时的艺术可以看做是关于人类存在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申辩。故而,尼采的哲学可以看做是身体的哲学。在这一点上,尼采可以被视为后结构主义的先驱。
菲格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到场师生的浓厚兴趣,报告后师生就感知问题、面具与人格演示问题与菲格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