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第25期文论与文化研究沙龙 

 暨第1期“物与文学”读书沙龙

时间:2018-10-15


主题:“物”理论

时间:1026日上午10下午3

地点:北外西院国际大厦101053

日程安排:

上半场:上午10—12

王炳钧    埃德蒙德·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

黄晓晨    马塞尔·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1924)。

马海良    马丁·海德格尔:物(1950)。


午间休息:12—1


下半场:下午1—3

岳子涵    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1961)。

于    雷    尚·布希亚 (Jean Baudrillard):物体系(1968)。

牟芳芳    威廉·皮埃茨:物恋问题(1985)。


欢迎广大师生参与!


附阅读材料:

1. 埃德蒙德·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1911)。载:胡塞尔选集。倪梁康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83-143页。

2. 马塞尔·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1924)。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1-43页。

3. 马丁·海德格尔:物(1950)。载: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72-195页。

4.  莫里斯·梅洛-庞蒂:眼与心(1961)。载: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文集。刘韵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25-166页。

5. 尚·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物體系(1968)。林志明译。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第1-78页。

6. 威廉·皮埃茨:物恋问题(1985)。载: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9-76页。

7. 吉尔·德勒兹:物质的重褶(1988)。载:德勒兹:福柯、褶子。于齐智、杨洁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第149-166页。

8. 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1991)。刘鹏/安涅思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7-103149-165页。

9. 多娜·J.哈拉维:“电子族”宣言:20世纪末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1991)。载: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90-429页。

10. 西恩·赫迪斯:物质文化和文化身份的系谱(1997)。载: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8-237页。

11. W.J.T.米切尔:浪漫主义与物的生命:化石、图腾和形象(2001)。载: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30-546页。

12. 比尔·布朗:物论(2001)。载: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7-92页。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