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9月20日10:00-12:00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德语楼303
主讲:克劳斯·奇特尔教授(Prof. Dr. Claus Zittel)
题目: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悲惨快乐与严肃戏仿
记录人:蔡小玥
此次论坛的主讲人为德国自由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克劳斯·奇特尔教授(Prof. Dr. Claus Zittel)。论坛由外国研究文学所所长王炳钧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及德语系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奇特尔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悲惨快乐与严肃戏仿》。该报告与奇特尔教授从事的尼采研究及艺术哲学等研究相关,在报告中,菲格教授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进行了文学与哲学视野相结合下的阐释,结合相关文本,着重探讨了书中的悲惨快乐及严肃戏仿的原因,方式及效果。
奇特尔教授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尼采及尼采研究的相关情况。他指出,尼采作品中反映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对现代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尼采的思想也成为其后哲学众多流派的出发点,因此,近几十年来对尼采思想的接受与研究一直不断深入发展。但由此产生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存在大量陈旧论点,甚至对尼采的误读。尼采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关尼采遗稿的争论,研究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阻碍了对尼采的合理解读与接受。
关于此次报告的对象文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奇特尔教授首先指出,它不能单纯地归入文学作品或哲学作品的框架,文学性与哲学性在书中的融合交汇应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成书于尼采思想的转型时期,体现的并不是一种对较早阶段中批判性洞见的回归,而是尼采思想发展在文学形式下的反映。
接下来奇特尔教授从文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描述分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文学形式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戏仿这一文学方法在书中的地位与意义。查拉图斯特拉这一形象本身就包含了文学与哲学传统,尼采通过他建构了对传统做出反应且反身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戏仿,自我戏仿,蒙太奇,叙述行为的中断等等。对于“戏仿”这一概念,文学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定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戏仿体现了与前人定义相异的特征,它更多是对自我的戏仿,以达到自我批评与讽刺的目的。虽然戏仿在表现形式和效果方面是快乐轻松的,但它在书中的作用却是严肃深刻的。奇特尔教授还指出了文本中戏仿的上升结构与文本篇章的对应关系,书中的戏仿是逐级上升的,分为三个阶段:一、异文本戏仿(第一部),二、异文本戏仿中的自我戏仿(第二、三部),三、对已有戏仿文本的自我戏仿(第四部)。
奇特尔教授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体现的“快乐”定性为悲惨的快乐。虽然文本的语言充满热情,给人以快乐的感觉,但恰好是这种表面上的快乐引发了问题与误解。在尼采看来,书中一开始宣告上帝死后,世间已无绝对真理存在的可能性,人们只能带着悲剧的热情来面对,出于绝望开着貌似能引发快乐的玩笑。这种快乐又恰好与戏仿形式拥有内在的相关性。
最后,奇特尔教授选取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中的若干段落,具体分析了在已有戏仿文本中的自我戏仿是如何实现的,并从哲学角度出发,对“超人”等相关概念做了阐释。
奇特尔教授发言结束后,参加论坛的师生就文中人物形象,蛇与鹰的象征意义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