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下午3点至5点30分,第46期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在1号楼544会议室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前主编盛宁主讲,题目是《刍议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由文学所所长王炳钧教授主持。其他参加者来自北京大学、本校外国文学研究所、英语学院、德语系、中文学院等,共计40余人。
盛宁研究员从《东方早报》一篇反思文化研究尴尬现状的文章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即对国内十几年来文化研究状况的剖析。他指出,从1995年在大连举办的“文化研究:中国与西方”国际研讨会至今,国内学界对文化研究的热情持续升温,但总体缺乏有份量的成果。究其原因,他认为国内的文化研究主要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对文化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历史-社会背景缺少认知,对欧陆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美国的文化研究三者不同的问题意识和理论预设未作清晰的辨析;二是对待西方学界的文化研究缺乏带有距离感的审视和批评,而西方学者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很早就对“文化至上主义”做过警示,并指出任何研究所表现出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取向取决于研究者,而不存在先天就具有进步或激进性质的研究;三是把文化研究这一原本就是“实践”的问题当作“理论”,西方的文化研究注重个案分析,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具体的经验性对象,而国内学者大多把研究的重心放在理论的阐释上,且常常流于空泛。就此盛宁研究员提出,国内的文化研究也应当大大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摈弃虚空高蹈的“理论铺陈”,回到现实问题的层面,比如国内的大众、影视、民俗文化中就有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他认为我们可以应用文化研究对新问题的意识,重新探索过去被忽略的文本内涵,比如其中体现的社会思想变迁和价值观的转型,等等。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王炳钧教授提出,缺少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国内学界研究传统的局限可能也是国内文化研究面临困境的两方面原因。盛宁研究员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国内外语教育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不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弱点。他希望从事文化研究的学人应当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历史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此外,与会老师和同学还就文化与文学的概念、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间的关系、文学阐释的不同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