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Scott Lash
时间:2011年9月13日(周二)15:00—17:00
地点:德语楼302
纪要人:朱欣慰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文学与文化论坛第50期主讲人是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社会学教授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Scott Lash。他以“变形:拓扑学与社会想象(Deforming The Figure: Topology and the Social Imaginary)”为题作了报告,并就相关话题与到场师生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
他首先提到了拓扑学与社会现实之间通过想象来连接。他认为“想象”是一种力,“想象力”是生产性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及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中都有与想象有关的论述。康德、谢林、费希特都有认为“想象为力”的想法,而Lash认为想象力是机械的、自反的。现实中我们之所以具有生产性是因为我们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不是因为我们创造新的东西出来。后现代理论中认为话语是形象化的,象征或者形象流动变化,就如同人们的欲望。但是形象并不是现实。政治或者说积极的政治应该是富于想象力的,是将有意义的东西聚合在一起。拓扑学在他看来也是如此与社会学相关联。
他谈到了日本相关机构对城市、媒介的研究从“空气”或者“气氛”为始,将其看作平台看作生活方式。空间被认为分为三个层次:气泡、泡沫及空气。Peter Sloterdijk的“存在与空间”的观念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相对,将“在”与空间相联系。海德格尔讨论的是可能性的条件、有关根本的存在。德国有个学科叫哲学人类学,追问什么是人。Sleoterdijk与海德格尔不同,他关心哲学,追问人与动物的不同。动物有本能,而人的本能是缺失的。人们追寻安全感,从而依靠宗教、象征等来实现这种生命的空间诉求,所以我们转向身边的环境希望有所获得。想象力应该是具有社会性,这关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环境即是空气。一些同意Sleoterdijk观点的人认为这种系统化的成果可成为社会性的想象力,这种力在对接的结构中产生相互演变的结果。这与经典的形态截然不同。这种对接的结构正是更加社会化的表现,信息交换得以实现。信息也是形象化的。拓扑学是有关形象的,变化的形象,它与几何学相关,而非算数学。问题是一定有什么东西驱动这种变形。这种变形正是从实体变为氛围,是主体与客体间的转化。物体本身也携带着属于它的气场。Lash教授最后将Sloterdijk的理念总结为某种人本主义。
讲座后,Lash教授又就一些观众提出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解释。对自反性以及机械性的解释与拓扑学紧密相连。二者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性。说它机械性是因为它是个符号学的系统,精神与物质在其中相结合。这种系统是用于交流的机器。莱布尼茨也提及符号学,虽然他投身于自然科学,但观点仍与符号学相关。物质上的机器有自动产生逻辑的能力。“形式(form)”与“形象(figure)”两个概念都与视觉有关,二者的区分可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前者多与结构相联系,具体体现为建筑、工程、计划等。形象与图像有所关联,产生于我们的观念与思考,是一种哲学的感受。教授还提到符号学系统在社会中的意义倾向于体现为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他举了中国和美国的例子做出了说明。
Lash教授的讲座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学术动态使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对西方的学术研究有了进一步了解。虽然有些问题因为语言的原因无法得以清晰的阐述,这样的交流本身就足以让与会的各位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