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作家论坛纪要

时间:2013-05-21

主讲人:诗人、学者 林莽

题目:漫谈:我亲历的朦胧诗

地点:北外1号楼544室

日期: 2012年05月04日下午15:30-17:30

纪要人:张妍

本期作家论坛邀请到的主讲人是著名诗人林莽先生。在此次座谈中,林莽先生以漫谈的方式讲述了他经历中国现代诗发展的个人体验,特别是朦胧派和白洋淀群落的发展。

一开始汪剑钊老师就提出,正是在林莽先生的推引下,诗人食指的诗歌才得以进入观众的视野,得到更广泛的阅读。林莽先生顺着话题谈到了对中国现代诗发展影响重大的“盘峰诗会”。1999年在北京平谷县盘峰宾馆举行的“盘峰诗会”,是自朦胧诗创作讨论以来,中国诗坛关于诗歌发展方向的最大一次争论。林莽先生也亲历了这次会议,他谈到以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臧棣、西渡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也称学院诗人),与以伊沙、徐江、侯马、于坚等诗人为代表的民间写作,围绕“诗该写什么”、“该怎样写诗”而展开的一场展开了激烈的诗歌大讨论。林莽先生谈到这其实是诗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 林莽先生还讲述了“新江”(王家新和徐江),“西臧”(西川和臧棣)台上激烈讨论,甚至大打出手,台下友好亲密的趣事。

接着林莽先生谈到了“白洋淀群落”诗人。在文革的历史背景下,一群向往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年轻人,借助毛泽东的指示“各地农村同志都要欢迎他们去”自由联系组织,下乡到白洋淀插队。林莽先生提到正是以下几点促进了诗歌群的产生:1.一批思想敏锐并具有独立思考的年轻人。2.环境相对宽松,没有干部管理,有一个较为自由地空间。3.距北京较近,信息来源多,与外界交流方便。林莽先生还谈到,白洋淀的诗人既不是一个是个团体,也不是一个流派,他们只是在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的一批松散的诗歌写作者。他们有着一般流派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诗歌主张与创作方式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白洋淀当时有许多是创作诗歌的诗人,但也有很多研究哲学,音乐,经济,绘画的年轻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为白洋淀的诗人们注入了思想活力。其中以芒克,多多,食指的诗歌,对当时的诗歌写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来在诗歌上有较大影响的几位诗人也都与白洋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北岛和江河。诗人江河的第一首诗还是在林莽先生所插队的村子写出来的。

随后林莽先生还谈到,白洋淀诗歌群是有这样几部分诗歌写作者最终合流而成的:一些文革前就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极大兴趣及后来受毛泽东诗词影响开始写作的青年;一些受西方及俄罗斯文学的熏陶开始写作的青年。这批青年在当时那种近于文化荒漠的大环境中,在一批“灰皮书”和“黄皮书”的启发下,开始合流为追求现代主义诗歌写作的诗歌写作群体。他们也是后来在80年代初兴起的朦胧诗的源头。

最后的互动环节,博士刘巨文,硕士张猛,马阳杨提出了各自的问题,林莽先生给予了详细的解答。诗人安琪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座期间,现场氛围轻松愉悦,同学们获益匪浅。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