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程光炜
题目:小镇的娜拉——重读王安忆小说《妙妙》
主办: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言心文学社
时间:2011年6月8日下午15:30——17:30
地点:逸夫楼203教室
整理者:郑欣
程光炜老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建树、成果颇丰。这次来到北外不仅与我们分享了他对王安忆的研究与解读,而且也和其他老师同学交流了对一些文学基本问题的看法,以及在论文选题、行文中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这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王安忆的作品,也关注论文写作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在论文《小镇的娜拉——重读王安忆小说》中,程光炜将《妙妙》这篇小说置于其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纵向来看女主人公“妙妙”是现当代文学中“娜拉”这一母题的延续,是这个艺术形象长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横向来看小说的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小人物的生活波折也是社会转型的缩影。这种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个准确的定位是透析文本意义的关键。
程老师把“妙妙”定义为——不同之“娜拉”。在讲座之后的互动问答过程中了,程老师也重申了他之所以用“娜拉”来作为解读这篇小说的突破口,是因为“妙妙”这一人物是20年代文学中“娜拉”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异也是一种延续。但妙妙是一个被动的、不自觉的,渴望有一种新生活的女孩,她没有充分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随着妙妙的堕落,我们看到的是纯情的80年代逐步崩溃瓦解,处在历史动荡之中。小说文本和人物形象在这里都得到了准确的定位,这就是程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研究方法。程老师在讲座的过程用了“小说内外的寂寞”这一分标题,例证了他将小说的解读与王安忆本人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作为插队知青的王安忆确实描绘出了“妙妙”那种成长期的盲目,她寻找自己追求未来,可殊不知这未来并不属于她。这些都有王安忆本人的经历有相通的气息。从这一点上引申出,作家的创作有些时候是自传形式,他们的经历都是作品的素材。但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记式的批评方式,作家的生活经历只是我们研究著作的佐证,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和它们与时代的关联才是研究者的主要目标。
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解读,程光炜老师认为王安忆无论在写作的内容题材还是在思想深度都是一流,她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洞悉使得她的作品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这些作品也是经得起岁月淘洗的经典。程光炜老师对于王安忆小说《妙妙》的解读,其实是从一本容易被人忽视的作品中,用特殊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小说背后的意义和它所烙上的时代印记。这正是这次论坛程老师给我们的启发之一,即通过自己的阅读,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或者从他人不甚重视的文本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论文构思与写作过程中的一种思路。
程光炜老师为我们讲解完他的论文之后,在座的老师同学也程老师进行了积极深入的交流。其中的一些问题也让大家有所收获。在关于什么是经典的问题上,程老师认为经典可以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即是那种在特定的年代准确深刻地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的作品,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都不再看了,但它们仍然不失为经典。而文学上的经典则更多的带有个人的趣味,与会的汪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典就是可以经历时代考验,经得起反复阅读的作品,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还有同学提到现在去研究身处80年代的“妙妙”,对我们现今的生活有何种意义。程老师认为“过去没有成为过去,我们今天就生活在过去”,作为一个年轻的读者,时间是有距离的,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像妙妙一样的人物。所有作家的创作都是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主流的不主流的,也有隐含的经验。涉及论文写作的问题,程老师也说到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问题意识,才能知道别人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需要我们去填补。学院的训练是逻辑的训练,我们通过阅读储备了丰富上的资料,也为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两个小时的时间程老师似乎很难展开他的论文,我们也很难看到他对王安忆研究的全貌。但是就是这短暂轻松而又充满裨益的一个下午,或许已经为在座的人认识王安忆,重新认识王安忆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也在论坛中间加深了对文学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对论文和研究的思路也会有新的理解,成长也就在点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