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作家论坛纪要

时间:2011-10-27

主讲人:诗人、画家严力

主题:对文明社会来说,最先锋的诗歌是什么?

主办:外国文学研究所、北外言心文学社

时间:2011年9月11日15:30-17:30

地点:北外1号楼544室

记录:董树丛

会唱诗的画布 ——著名诗人、画家严力做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严力老师是中国著名诗人、画家、小说家。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振聋发聩,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曾在大陆、香港、台湾、纽约出版过小说集和诗集十种以上,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作为当年“星星画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画作广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收藏家的厚爱,曾在香港、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瑞典、大陆和台湾举办过个人展或参与集体展。

这次严老师来到北外,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先锋诗人的精神内核,解读了先锋诗歌的思想特点;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作历程,回顾了上世纪下半叶中国历史的发展变革;最后带领大家欣赏了自己的画作,与大家交流了画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座谈会丰富了大家对诗歌及绘画艺术的认识,加深了同学们对先锋诗歌及先锋诗人、文明及文明社会的理解,在诗歌创作、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大家无限启迪和指导。

严老师首先向大家诠释了先锋诗歌及其特点。他认为反省是先锋的前提,对人文环境的批判、对社会、历史的反省是先锋诗歌的基本特点,先锋诗人要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由此他提到,相比全球范围内对“二战”的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对“文革”的反省远远不够。一方面,他提出应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等历史真实的载体对世人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他强调诗人应扮演好“创作者”的角色、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应现实、批判过失。严老师向大家朗诵了自己的诗歌《-10》:诗中描摹了“文革”的伤痛如何被世人遗忘、如何在新一代人心中沦为简单的数学运算式1966-1976。除此之外,他指出先锋诗歌的先锋性与探索精神和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强调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方面要体现时代特色,只有用新时代的语言写爱情、死亡等永恒、普遍的话题,才能超越前人的创作模式。在此,严老师通过例句——“这个人很诚实,希望他能做我的扫毒软件,扫清我内心肮脏的物和事”——来说明如何在语言运用上有所突破、实现创新。应景中秋佳节的到来,严老师又朗诵了诗作《月亮》,进一步解释如何在诗歌中烙上时代的印迹:诗人通过陌生化手法,将月亮比作“地球与一颗行星撞击后掉出来的一块肉”,“这块肉不能离自己的伤口——地球太远”,人类便通过它互相理解、聊天、怀念,由此月亮成为人类最早的感情的互联网,投射人类心灵的传递。

接下来严老师回首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了“50后”一代在阶级斗争、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出国潮和海归潮中的遭遇,回顾了政治动荡中民刊《今天》及艺术团体“星星画会”跌宕起伏的命运 。严老师1954年出生于北京,1973年开始诗歌创作,1979年开始绘画创作。1978年参与民刊《今天》的诗歌发表及活动,1979年为民间艺术团体“星星画会”的成员。1984年在上海人民公园展室首次举办个人画展。1985年夏留学美国纽约,1987年在纽约创办“一行”诗歌艺术团体,并出版“一行”诗歌艺术季刊,任主编。严老师分享了童年自学和工人时期“偷书”阅读的经历,教育大家:一个人的成就源于天赋和勤奋,后者更重要。他否定“基因决定论”,认为后天的教育环境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他通过回顾历史和文明的进程,指出文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人类一直在向前走,努力研究出最合适的政治制度。

严老师既是出色的诗人,又是一位具开创性意义的画家。诗人严老师与画家严老师几乎同时成长,诗歌难以表达的,他用画,画作难以表达的,他用诗。座谈会上严老师展示了自己近年来的新画作:唱片系列、砖头系列及在韩国作助教艺术家时的创作等。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将诗、画、书法融为一体,他认为:诗与画原本就是一回事,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样,支撑起了传统中国的文人世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显,社会身份也开始被技能所分化,诗人和画家成了不同的职业类型,被规约在各不相干的技术领域。这些绘画作品作为严老师的“另一种诗”,沉淀了他对人生深刻的哲理思考,也折射出他对现代化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反思,带给大家强烈的审美感受。

最后,同学们与严老师进行了积极深入的交流。严老师热情回答大家提问,就唯美主义与实用主义、诗歌的创作自由、诗歌在当今社会的角色、网络时代的诗歌创作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高见,其间并朗诵诗作《强奸》,再次说明如何用新角度、新方式、新语言来表达环境污染这一老话题。

两个小时的座谈中,严力老师倾囊相授,分别从诗人、画家、作家的角色出发讲授自己的创作体验和生活感受,听者如沐春风、获益匪浅。对大家而言,北外作家论坛实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期待更多的精彩!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