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作家论坛纪要

时间:2012-04-12

主讲人:陈明远

题目:诗与美——将生活变为一首诗

主办:外国文学研究所;言心文学社

地点:北外1号楼544室

时间:2012年4月7日 15:30-17:30

记录与整理:黄曼婷

一个博学的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和一个博学的人对话就如同翻开一本本好书。陈明远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北外第二十二期作家论坛有幸请来著名诗人,科学家,文化学者陈明远先生。论坛一开始,主持人汪剑钊教授对陈先生简单的介绍立即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他的诗作曾被误传为毛泽东未发表诗词;他不仅是著名诗人同时还是贡献显著的科学家。不出所料,本次讲座,陈先生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古今中外,侃侃而谈。两个小时的诗歌讲座涉及物理学,数学,宗教,考古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知识,陈先生都信手拈来,令在座的听众无不敬佩。

陈先生亦庄亦谐,引人入胜,整个讲座分以下五个部分:

一、希望重建“诗歌之友社”

陈先生展示了诗人艾青为诗歌之友社的题字,讲述了成立于80年代的诗歌之友社的发展历程和重建诗歌之友社的愿望。

二、诗意的驱动力

陈先生例举了两种驱动力:利益驱动力和诗意驱动力,说明知识分子不顾利害关系献身科学和艺术的力量正是诗意的驱动力。海德格尔引用荷尔德林的名句——“人,诗意地栖居”,说明所谓的幸福就是过一种诗意的生活。耶稣基督的虔诚,禅宗佛教的潜心,尼采高呼“上帝死了”等等都被用来解释诗意的驱动力和阐释“美得像一首诗”,“死壮丽得像一首诗”这种比美更高的诗意。

三、诗的美在于四点:节奏;结构;意象;境界

陈先生详细解释了诗的美体现在四个方面:节奏;结构;意象;境界。关于节奏,它包括回旋,对比和对称。陈先生从考古学角度,以甲骨文对美字的真实写法,指出流行的“羊大为美”的看法之谬误,美实际与舞蹈有关、与诗有关,。关于结构,陈先生从解构主义谈起,说到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析几何里的结构,正反合理论的结构,相对论的结构等等,说明中国古典诗歌 “起承转合”这种特有的结构。他还谈到中西建筑及园林结构,也都符合诗的结构,是无声的诗意。关于意象,它涉及人的直觉、联想和对比。西方从分析角度提出了物质四种结构:液体,气体,固体,等离子体即水气土火四元素;中国从类比联想的角度,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国讲究意象,比如人体对应的五行,中医语言诗一样的的解释,等等。关于境界,和谐是原则,出乎意料为诀窍。例如悲剧有恐惧感和崇高美。凡是能震撼人心的是意料不到的,但要做到情理之中。

四、非理性和非现实性是诗的局限

心理学上难以解决诗的某些局限,恰好可由数学的突变理论给予解释。陈先生还饶有兴趣地谈了天才与疯子的区别。

五、诗歌大有研究

诗人提出了诗的几点思考:诗意驱动力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利益驱动力的区别何在。诗人提议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评论方面进行这方面的兴趣研究,并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

进入提问讨论环节,大家交流心得,热情高涨。陈先生和汪剑钊教授对如何把生活变成一首诗,诗作与经济收入的关系,诗歌的理解与被理解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懂诗的人是幸福的!”“诗与金钱的脱离恰恰保持了诗的纯粹性!”“诗歌虚伪不了,每个人都说谎,谎言就不奏效了,人人都认钱钱就不值钱了,诗歌就诞生了!”“我们在文化的沙漠中营造一片绿洲不是没有可能的,当下环境,我们出类拔萃不是没有可能的!”

    每人都有一场梦幻,

    或慷慨悲歌,或沉郁痴迷,

    最缠绵的情怀燃烧在那里,

    不知我心,不怪你。

    ······

诗人以朗诵诗歌《不知我心,不怪你》结束讲座。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