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文学所文学与文化论坛第33期暨作家论坛第6期纪要
2009年5月27日,由北外文学所与言心文学社合办的第33期文学与文化论坛在北外东院阿语楼208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的主讲人是美国当代黑人诗人蔚雅风(AfaaM.Weaver)。论坛由文学所所长王炳钧教授主持,由文学所博士研究生刘立平担任翻译。参加本次论坛的有著名诗人北塔和文学所、中文学院的师生。
蔚雅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当代美国诗歌中的问题和影响》. 蔚雅风教授认为当代美国诗歌的问题和影响实际上就是美国文化趋势的继续,这种文化趋势在美国历史的早期就得以稳固确立,审视20世纪主要诗人的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对于当代诗歌全景的认识。
19世纪末的沃尔特•惠特曼和埃米莉•狄金森为美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坚信美国诗歌应该用来表现美国文化。对这两位诗人的认识历程体现了美国诗歌的一个重要问题——低俗和高雅的争论。
20世纪早期开始美国诗人开始不断创新和实验。庞德发起了意象派运动,他要在词语和意象之间找到科学的对应,他的这一观点极大地影响了英语诗歌。与庞德、艾略特等诗人秉持诗歌应该包含极其复杂的元素不同,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相信本土语言的简洁。这一时期,H.D.(希尔达•杜利特尔)的出现使白人男性主导美国诗歌的局面有所改观。同时,由于“哈莱姆文艺复兴”,黑人诗歌兴起。然而,黑人诗歌一直受到质疑和歧视。
20世纪中叶,民权运动兴起,影响了黑人诗歌,女性诗歌。黑人诗人用不同方法表现种族压迫。他们不同的方法后来影响到其他边缘化的种族和少数群体诗人的艺术手法,如亚裔诗人和犹太裔诗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阿米里•巴拉卡,埃德丽安娜•里奇,迈克尔•哈柏。
60年代和70年代的关键词是实验和语言。语言诗派,将诗歌语言极度抽象化。创造性写作实验,成为影响美国当代诗歌发展最主要的力量,如衣阿华作家实验和MFA项目。MFA项目因为诗人写作和出版数量在他们的帮助下得以增加而受到赞扬,也因为出版了太多平庸的诗作而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诗歌里划分种族的情况继续存在。
80年代以后,口语诗歌,采取诗歌角斗的形式,使得诗歌受到更多公众的注意。新形式主义运动试图将形式主义诗学重新带回美国诗歌,反对一些人认为用自由体写的诗歌是一种多余的观点。印第安人诗歌开始受到关注。
报告结束后,大家与蔚雅风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尤其就美国黑人诗歌相关内容,提出了许多问题。大家受益匪浅。
北外文学所
2009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