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作家论坛纪要

时间:2009-03-28

在两种语言之间——跨语际诗歌写作漫谈

——“作家论坛”第四期举办

2009年3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与言心文学社合办的作家论坛第四期在逸夫楼如期举行。在这个樱花烂漫的午后,旅日中国诗人田原就“双语诗歌写作”为北外学子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讲座。现场活跃、热烈的气氛为慵懒的春日平添了几分激情与生机。

田原先生祖籍河南,90年代初赴日留学,现任教于日本国立东北大学。2001年创作的日语诗获日本第一届“留学生文学奖”,随后获台湾、中国大陆和美国华文诗歌及文学奖。他是第一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之一,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和台湾获奖的中国大陆诗人。其著作有《田原诗选》等诗集五部,日语诗集《岸的诞生》及多部文论集。主要译著有《谷川俊太郎诗选》、《异邦人——辻井桥诗选》等。

作为双语写作的诗人,田原先生“获得了站在另一种语言上旁观和审视母语的机会”。他运用丰富的例证,通过对母语与日语的比较,与大家分享了双语写作的乐趣与困惑。他说到,日语与汉语有许多相似与相通之处,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来自于日语,如革命、哲学、工业、政府、文学等等。同时,许多汉语进入日本后也发生了词义上的变化,语义或缩小或扩大,例如:汉语中的“饱满”是形容精神等抽象事物,而日语中却表示“吃饱”这个具体的物质的概念;汉语中的“手纸”只有一种含义,而日语中的“手纸”除了原义外还表示书信的意思。正是这两种语言的异与同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丰富性与多样化,他漫步在两种语言之间,享受着双语创作带来的快感与乐趣。然而,双语创作带来的最大的困惑也恰恰是源于语言的异同。对隐藏在单词背后文化传统的欠缺往往是外语作家容易跌入的陷阱,这也是田原先生在日语创作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阻力。

除了诗歌创作,田原先生还是一位成功的译者。对于翻译,他认为译者不应拘泥于直译或是意译的理论框架,而更应以作品为基础,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北外学生踊跃提问,就汉语与日语的区别、日语语境中的中国文化、两种文化的冲突对写作的影响,甚至日本生活的面面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互动,北外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了日本与日语,同时也从另一个民族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文化与诗歌、对现代汉语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讲座,一次汉语与日语的对话,一场中日文化的交流,既为北外学子提供了审视日本文化与文学的准确、全面的视角,也为中日的文学交流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通道。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